桃园三结义和桃园结义有区别吗?

170 2024-03-15 05:49

一、桃园三结义和桃园结义有区别吗?

桃园三结义和桃园结义没有区别,是一回事。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里的故事。讲的是张飞 庄园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刘备 、关羽 、 张飞 ,在园中祭告天地,三人结为异姓兄弟,协力同心图大事。

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等祭礼,三人焚香再拜,説誓词:“刘备 、关羽 、 张飞 ,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 刘备 为兄, 关羽 次之, 张飞 为弟。”

后来“桃园结义”就成为结拜兄弟,共同谋事的成语典故

二、桃园三结义典故

桃园三结义典故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这个典故源自于中国古代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为义兄弟的故事。这个典故凝聚了诸葛亮智慧的晶莹之处,也展现了忠诚与友情的深刻内涵。

故事背景

时代背景:东汉末年,三国鼎立。

刘备,字玄德,后来的蜀汉开国皇帝,他有着显赫的血统,但家境贫寒。在一次逃荒的过程中,刘备遇到了关羽和张飞。他们感同身受的境遇使三人产生了深厚的友情。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堂兄弟,他出生于安徽寿春,性格豪爽,有着仁义和勇猛的品质。关羽一直以来都忠诚为主,为刘备效力,并以“关云长”闻名天下。

张飞,字翼德,也是刘备的堂兄弟,他与刘备、关羽一同逃亡,并且一起支持刘备的事业。张飞勇猛无比,是一位有着超强战斗力的武将。

桃园结义的由来

桃园结义的典故始于刘备三人在桃园相遇。当时,刘备并没有忍心经过一个渡口,觉得其中一个关羽看上去像个绰约之士,遂上前请求关羽携其渡江。关羽答应了刘备的请求,却发现对方并非普通人。后来,张飞也在这个地方与他们相遇,三人一拍即合,决定结拜为兄弟。

刘备、关羽和张飞相互赠予誓言,立下誓约为自己的生命中的重要人物奋斗。他们誓言一起共事、同甘共苦,以忠诚和友情作为凝聚。

义兄弟之间的默契

桃园三结义并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承诺,它还代表着三人之间的默契和忠诚。三人在往后的相处中展现了无比的默契,互相信任,共同进退。

在战斗中,刘备、关羽和张飞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他们十分了解彼此的特点和能力,因此能够精确地分工合作,有效地击败敌人。

三人的忠诚也是桃园三结义的重要方面。他们彼此以忠诚和协作为荣,愿意为对方付出一切。无论面对什么困难和挑战,他们始终相互扶持,坚守信念。这种忠诚感在他们友情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

桃园三结义的教训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对于人们有着深远的教训。首先,它告诉我们,真诚的友情和忠诚的合作是成功的基石。只有在互相信任和帮助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桃园三结义也教导我们要以忠诚和友情为荣。忠诚不仅仅是对国家和组织,也包括对我们生命中重要的人的忠诚。真正的忠诚源于内心的坚定信念,它能够帮助我们战胜困难,追求更高的目标。

最后,桃园三结义还告诉我们要珍惜友情。友情是一种宝贵的情感,是我们人生中最重要的财富之一。只有珍惜和维护友情,我们才能拥有更多真挚而持久的人际关系。

结语

桃园三结义是中国历史上脍炙人口的典故,这个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精神价值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它教导我们忠诚友爱、团结协作的精神,为我们树立了榜样。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与他人和睦相处,以桃园三结义为榜样,守护友情、传承精神。

三、桃园三结义桃园指的是啥?

“桃园三结义”的“桃园”是河北省涿州市城区张飞庄后的桃园里。

“桃园三结义”是《三国演义》中的第一个故事。提起刘关张,人们总是会联想到他们早年在涿州张飞庄后那花开正盛的桃园。

四、桃园三结义别名?

别名:义结金兰,八拜之交。

《三国演义》第一回:“飞 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於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 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次日,於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説誓曰:‘念 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五、桃园三结义梗概?

内容梗概: 刘焉出榜招募义兵。

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

玄德祖刘雄,父刘弘。

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家住本县楼桑村。

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

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

”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

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

及刘焉发榜招军时,玄德年已二十八岁矣。

当日见了榜文,慨然长叹。

随后一人厉声言曰:“大丈夫不与国家出力,何故长叹?”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玄德见他形貌异常,问其姓名。

其人曰:“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世居涿郡,颇有庄田,卖酒屠猪,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恰才见公看榜而叹,故此相问。

”玄德曰:“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

今闻黄巾倡乱,有志欲破贼安民,恨力不能,故长叹耳。

”飞曰:“吾颇有资财,当招募乡勇,与公同举大事,如何。

”玄德甚喜,遂与同入村店中饮酒。

正饮间,见一大汉,推着一辆车子,到店门首歇了,入店坐下,便唤酒保:“快斟酒来吃,我待赶入城去投军。

”玄德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玄德就邀他同坐,叩其姓名。

其人曰:“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

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今闻此处招军破贼,特来应募。

”玄德遂以己志告之,云长大喜。

同到张飞庄上,共议大事。

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

” 次日,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六、桃园三结义介绍?

桃园三结义概括: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张飞、关羽又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

“桃园三结义”的故事,罗贯中把它放在《三国演义》开篇的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文中描写到刘焉出榜招募义兵,榜文行到涿县,引出涿县中一个英雄刘备,然后巧然的机会刘备认识了张飞和关羽,三个人志趣相投,一见如故,结为兄弟。

桃园三结义历史影响:民间所言“桃园结义”,不见诸史料却是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的故事。《三国演义》第一回用了“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这样的回目,来昭示刘备、关羽、张飞非血缘关系的三兄弟真情,这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对桃园结义来一番审慎的研究。

前人往往关注该故事如何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而未曾全面的探讨。笔者不揣浅陋,在此对其产生、流播、影响作一番梳理、研究,以求就教于方家。

当《三国演义》普及民间,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时,脍炙人口的桃园结义开篇故事,就变成人们口中话题而津津乐道。统治者借此来巩固江山,下层民众效仿来团结力量,各取所需,互有目的。但无论怎样,上下两个阶层借重这个故事都是看中了其中的“义”字。

七、桃园三结义赏析?

桃园三结义可以说是在异性结拜的兄弟当中,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位。刘备就是依靠关,张二弟的辅佐才有了后来的蜀汉国土。虽然后来有诸葛亮的辅佐,和其他文武的帮助,可和刘备关系最近的就是关羽和张飞。

为此,刘备也实现了当初结拜时的诺言_不求同年同月生,旦求同年同月死,在关羽,张飞遇害以后,他不顾以诸葛亮为主的众大臣的劝阻,尽起倾国之兵讨伐东吴,虽然没有成功,旦也斩杀了祸害关,张的仇人。

实际上,当时的刘备非常清楚讨伐东吴的风险,可他不能违背当初兄弟结拜的誓言,否则,那肯定会失去人心。这就是刘备的为人,言必行,行必果。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刘备成功在于结义,其失败也是出于结义。

虽然如此,可总比那些口是心非,心怀鬼胎的酒肉朋友强。所以,中国历史上除了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以外,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兄弟情深。

八、缩写桃园三结义?

桃园三结义,这样的一个被后人口耳相传的故事,近年来通过研究,很多学者发现在历史上却从未发生过,这是什么原因呢?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使得民不聊生。刘备想拯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张飞、关羽愿与刘备共同干一番事业。情投意合的三人,选定张飞庄后一桃园作为结拜的地点。当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怡人,张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三人焚香礼拜,祭告天地,按年岁结成异姓手足。刘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了弟弟。在此后的三十多年之中,三人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终于开创了蜀汉基业。这就是《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里关于刘备、张飞、关羽桃园三结义的故事,这个故事被传为千古佳话,后人常常也因此而与志同道合之人结为异性兄弟。可见,这个故事在人们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良好印象,一旦后人提到这三个人时,嘴边总是不忘提及的就是“三人结义”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桃园三结义,网友们可能会说在桃园三个人结义,所以就叫桃园三结义,然而并不是……  张飞原本是个杀猪的,关羽拿了张飞的猪肉,两人在路上扭打起来,刘备撞见了上前劝架把两人给拉开了,这就是一龙分二虎的来历。三人觉得不打不相识便当街捧土结拜,此为第一次结义;  后来三人经常聚餐,张飞出肉、关羽出粮,而刘备总是空手而来,于是一次张飞和关羽就设计在井上铺芦席,没想到刘备坐上去安然无恙,张飞暗暗揭开芦席一看发现有条金龙托着刘备,明白刘备将来定会大富大贵,于是拉着关羽刘备重新祭天祭地,此为第二次结义;  刘备觉得老吃关张的不好,就请他们回家做客,为了不让他俩觉得家里穷,就用泥巴捏成元宝涂上金色装进布袋里。关、张二人看屋里破破烂烂,却有好几个鼓着的布袋,问刘备,刘备说是黄金,关、张自然不信,可是打开一看发现真的是黄金,刘备也惊呆了喊道:“果然三人一心,黄土变金!?”关羽恍然大悟大悟说:“我看这是苍天示意!只要我们永远风雨同舟,就是天下也能打下来哩。我们还应该对天盟誓一次。”刘备住的地方有个大桃园。他们便在桃园进行了第三次结拜。这才是桃园三结义。  当然,上面这三结义只是三国演义里说的。真实情况会是怎么样呢,估计说都说不清楚,在《三国演义》中说关羽去找刘备是去“找哥哥”,就是从“桃园三结义”中来的,为小说家之言,不可作为历史依据。何况七十万言的《三国演义》号称“七实三虚”,“桃园结义”又有着怎样的虚实呢?  有人首先对关羽的生年作了考证,认为如果真有桃园结义的话,关羽应为大哥,刘备第二。史料记载关羽死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生年不详。元代有一位学者叫胡琦,曾对关羽的生年做过考证,认为关羽大概生于汉延熹二年(公元159),应比刘备还大两岁。  清朝康熙年间,有人在关羽的故乡解州(山西运城市)掘井时,掘到了关羽祖墓的墓碑,镌刻有关羽的家世。当时有个叫朱旦的官员据此写了一篇《关侯祖墓碑记》,在文中说关羽生于汉延熹三年(公元160)。而据《关公年谱》记载,张飞小刘备4岁。由此可以推算,这3个人中张飞最小,刘备次之,关羽最大。由此观之,桃园三结义如果为真,又岂会将3人的长幼顺序排列错误呢?所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纯属虚构,这仅仅是作者的一种虚构写法而已。  另有《三国志·关羽传》记载,在刘备乡里聚合徒众时,关羽、张飞就已投其门下。刘备后为平原相,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在人多集会的场合)侍立终日。”“恩若兄弟”形容的是三人关系密切,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兄弟,关羽、张飞对刘备大多时间还是“稠人广坐,侍立终日”的君臣关系。  《张飞传》也记载:“少与关羽共事先主(刘备),羽年长数岁,飞兄事之。”“共事先主”说的自然是共同为刘备的部下,事奉刘备;“飞兄事之”倒可以看作张飞把关羽当做兄长来事奉。把比自己年长的人当做哥哥来看待,称呼某人为“哥哥”并不是一定得是拜把子兄弟才如此称呼,一般我们会把某些年长自己的人尊称为“哥哥”,古今皆是。  徐州失守,关羽被擒,曹操派人劝降,关羽也说:“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后关羽被东吴人杀害,魏文帝曹丕诏问群臣:“刘备是否会出兵伐吴,为关羽报仇?”侍中刘晔回答说:“刘备和关羽‘义为君臣,恩犹父子’,关羽被杀害,如果刘备不能为他报仇,对关羽的恩义就不算全始全终了。”(《三国志·刘晔传》)  其实,《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桥段是作者根据民间传说,配合小说情节内容所需而编造出来的。在《三国演义》成书之前,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在民间就已经流传很久了。

九、桃园三结义有谁?

刘备、关羽和张飞

桃园三结义最初是小说《三国演义》里记载的故事,述说当年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业的目标,意气相投,言行相依,选在一个桃花盛开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十、桃园三结义的话?

刘备,关羽,张飞于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礼等项,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誓毕,拜玄德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皇天后土,天地可鉴。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