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时代主要矛盾什么意思?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美好生活不仅仅是用来描述人民对未来生活需求的一个词语,它承载的是人民现实、具体的向往和追求,有着丰富而切实的内容;“美好生活”也不单是用来表达我们党对人民未来生活承诺的一句口号,它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明确而具体的方案;“美好生活”更不是一个华丽的辞藻,它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发展思想,彰显着朴实而强烈的为民情怀。
二、新时代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
一、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
三、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三、如何理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
谢邀。
从背景,依据,内容,意义几方面来说吧。
背景
其实就是新时代。
什么是新时代?其实就是一系列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历史性成就
主要有:
- 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迈向更高发展水平。
-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全面深化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 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实现新飞跃,中国特色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加快建设法治政府进入新阶段,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大幅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 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入快车道,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国故事吸引世界目光。
-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惠民力度不断加大,养老金和农村低保标准增幅远超GDP增速。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日趋完善,新业态不断涌现,就业状况持续改善。
- 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修复水生陆生生态,防治水土流失,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生产生活。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 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 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治权,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保持香港 、澳门 繁荣稳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有力维护台海和平稳定。
- 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 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严厉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这些历史性成就,带来了中国社会全方位的变革。主要表现在:
- 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
-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 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 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 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混乱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 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 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 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们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历史决议》对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了科学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主要依据有以下三个方面:
- 经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服务贸易总额,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制造业,基建等都排在世界前列。这说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来“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发生了新的阶段性变化。
-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了新台阶,已经达到了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高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生活保障、更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加强。这说明,人民群众对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层次更高、内容范围更广,出现了阶段性的新特征。
- 影响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平衡,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一些区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从社会生产力来看,我国既有世界先进甚至世界领先的生产力,也有大量传统的、相对落后甚至原始的生产力,而且在不同地区、不同区域的生产力水平和布局还不均衡,发展水平仍然差距很大,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还有几千万人口尚未脱贫。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来看,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总体较好,但社会法治化水平不高,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社会建设还有不少短板,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较多。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相互掣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制约我国发展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根源。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高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ps: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国目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80%左右。在创新能力、产业层次、公共服务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为什么中国新时代主要矛盾会变化?
从理论上讲,主要矛盾的认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
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根据,又表征着新时代的基本特征。这种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必然对党和国家的战略方针提出新的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问题,其丰富内容就是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后各种重大问题的系统回应。同时,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确立使“五大发展理念”具备了更加牢靠的理论依托。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扭转目前不充分不平衡的发展状态,只有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化作我们各项活动的自觉追求,贯彻到一切工作及其各个环节中,才能推动主要矛盾的解决。
五、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关键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发展的不平衡间的社会主要矛盾在新时代的关键是:社会主体的多层次,在收入、社会资源占有、社会参与机会等方面的不均等会有所增加。社会需求的多元化,不同需求阶层的局部性会有所提高。因此改革会进入深水区。
六、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准确判断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明确发展历史方位,提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和任务,合理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并用其指导党和国家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
七、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不充分指哪些?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不充分问题主要包括整个社会的发展总量不够丰富、发展程度不够高、发展态势不够稳固。发展的不充分表现在多个方面,发展方式有待充分转变、依法治国有待充分推进、精神文明有待充分提升、社会事业有待充分发展、生态环境有待充分改善、体制机制有待充分改革等。
八、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主要矛盾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要矛盾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客观反映。准确判断和认识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对于明确发展历史方位,提出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具有重大意义。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特点和任务,合理地提出社会主要矛盾论断,并用其指导党和国家的工作,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保证。
九、谈一谈对新时代主要矛盾的理解?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了时代和实践要求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全局工作,是唯物辩证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方法论。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同时,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根本性变化,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法已经不能对其进行准确反映,需要作出新的概括和表述。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党的十九大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表述,指明了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根本着力点,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准确的认识前提。
二、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主要依据
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二位,货物进出口和服务贸易总额均居世界第二位,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分别居世界第二位、第三位,基础设施建设部分领域遥遥领先,高铁运营总里程、高速公路总里程和港口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工农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一位,一些产品甚至出现大量过剩。这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监督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
十、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基本前提?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基本前提是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这种新的历史定位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