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州的习俗.习俗又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芯达旅游网 2023-06-08 15:11 编辑:admin 163阅读

一、宜州的习俗.习俗又有什么特定的意义?

宜州古为“西瓯”、“骆越”地,生活着地方土著族群壮民族,创造并享受着壮民族习俗文化。唐宋以来,地方置州设府,大量的汉民族人口及中原文化的迁入,宜州成为桂西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尤其宋明清时期,便利的水陆交通促进了地方商贸经济的繁荣,各地商贾云集庆远、怀远、三岔三大商埠,一些游商、手艺工匠亦驻足德胜、龙头、北牙、北山、洛西等集市圩镇,县外各地、各民族节庆习俗亦随流寓宜域者涌流入宜州,融汇于宜州,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宜州地方节庆习俗及其民俗活动。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变革,移风易俗,社风民俗日趋文明,域外习俗泊入宜州,地方节庆习俗内容更加多元,活动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一、年节习俗

 

  宜州地方年节习俗,壮、汉及其他少数族多以农季习惯节日为庆,如正月十五、二月社、三月清明(三月三)、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重阳、十月朝(客家节)、十一月冬至、十二月三十晚(除夕)。虽每月一节,但却分轻重,民族有别。壮族重除夕、正月十五、三月三、清明、七月七、八月十五;汉族重除夕、元宵、清明、七月十四、八月十五、重阳、冬至。生活在龙头乡的水族有其水族年端节,北牙、福龙瑶族乡有其瑶王节。其中除夕至正月十五为宜州地方的过年。

 过年除夕 俗称年三十晚。这天,各家各户将必须完成的家事做完,俗说“三十晚要做三十件事”,然后,张贴对联、门神,有些家庭在大堂屋(厅)贴诗词条幅、人物或山水图画(年画);下午,设香案、摆三牲果品祭祀祖先;诸事毕,家人到齐,开始菜肴丰盛的晚餐,为团圆饭;晚餐后开始“守岁”,待凌晨雄鸡打鸣,千家万户鸣放鞭炮迎春接福。

二、宜州园博园三月三门票收几多?

宜州园博园门票15元每人。

园区优惠政策是低于一米二小孩免费,持老人证免费。进入需要配合工作人员出示健康码

宜州区,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位于广西中部偏北,东及东北部与柳城县、柳江区、罗城县连境,南部及西南部与忻城县、都安县毗邻,西与金城江区接壤,北与环江县交界,总面积3857.09平方千米 。

三、刘三姐和冬不拉哪一个是民间故事?

刘三姐是民间故事。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

      2006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申报的“刘三姐歌谣”,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项目类别,序号23。 经国家考证研究决定,将宜州区作为刘三姐故乡。相关文艺作品经典电影《刘三姐》。

    冬不拉又名东不拉、东布拉,是中亚地区的传统弹拨乐器,在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新疆的哈萨克族中尤其流行。

四、刘三姐故乡?

1、刘三姐故乡:广西省、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

2、据广西罗城县志记载:刘三姐原来618年出生在天河县(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的蓝靛村(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社区蓝靛村),那里还有她故居的遗址,那村刘姓的族谱中还有记载。

3、下里离罗城的县城很近,刘三姐常到罗城去唱山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罗城县城城西北的多吉寺的后殿正中供奉着歌仙刘三姐的神像,称之为“三姐歌殿”游人常在那里对歌,故有东门(罗城县城驻地)四把好玩好耍一说,在国内是独一无二的。

五、广西三月三对山歌是几天?

广西的三月三对山歌是三天。1. 对于三月三这个传统节日而言,山歌表演是其中一个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活动,每年都会在三月初三这一天开始,连续三天进行。2. 在广西,三月三的山歌活动旨在弘扬地方文化和民间艺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欣赏和体验,也成为了当地的重要旅游文化品牌。

六、刘三姐的祖籍是哪里人?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古代民间传说歌手,聪慧机敏,歌如泉涌,优美动人,有“歌仙”之誉。人们对刘三姐无比喜爱,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更是在每年的三月三当成节日来纪念她。“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七、刘三姐是广西哪个市的?

刘三姐镇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下辖镇,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东北部,全乡跨北纬24°37′-24°42‘,东经108°26′-108°36’,东与柳城县交界,北与罗城县四把镇和河池市宜州区祥贝乡相邻,南邻河池市宜州区城区,东南与洛西镇隔江相望,西接怀远镇,总面积为352平方公里,是河池市宜州区第四大乡(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