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荔波四月天气
阿里四月份天气如何?阿里地区作为西藏海拔最高的地方,气候条件也相对西藏其他地区较为艰苦一点。4月份的阿里地区,冰雪还未融化,还是处在冬季的冰雪状态,天气好的时候是白云飘飘或者晴空万里,天气恶劣的时候就是刮大风下大雪。阿里地区地域面积广阔,各分区气温也不同,最高气温5℃-10℃,最低气温-10℃-0℃。如果喜欢看湖面结冰的景色,这个季节去很不错,过了最冷的时候,也未到冰雪融化的时期,防寒的衣物要准备好,防晒的物品也要准备好,气候干燥加上紫外线强烈,容易晒伤。
二、荔波旅游季节
天眼到荔波自驾旅游攻略?从平塘出发,途径余安高速,兰海高速,麻驾高速,抵达荔波小七孔景区。全程197公里,车程2小时45分左右。
中国天眼!中国的骄傲!贵州的骄傲!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工程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1994年提出构想,历时22年建成,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启用。
作为黔南乃至贵州旅游的“花魁”,小七孔的姿色与名气是成正比的。最难能可贵的是,这里虽然是成熟景区,但却丝毫没有被开发过度的痕迹。景区以精巧、秀美、古朴、幽静著称,这里的游览景点有上百个,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小七孔古桥、68级响水河瀑布、鸳鸯湖、水上森林等。
三、贵州荔波几月份景色美?
贵州荔波景区?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人与生物圈网络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兰喀斯特森林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南部边陲的荔波县境内,毗邻广西环江、南丹县,处在桂林——贵阳——昆明的三角旅游空白区内。荔波樟江风景区总面积273.1平方公里,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风光带组成。茂兰喀斯森林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13平方公里,是典型的生态科普教育和生态旅游的重要基地。
荔波小七孔风景区景区全长7公里,得名于响水河上一座建于清道光年间的小七孔桥。景观与九寨沟颇有几分相似,特别是水的颜色一点都不逊色。最具九寨神韵的则是“卧龙潭”和“龟背山森林公园”的“野鸭池”。小七孔景区融山、水、洞、湖、瀑为一体,森林密布,怪石嶙峋,清流跳跃,瀑布飞溅……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大七孔桥,位于王蒙乡孟塘村附近的打狗河上,有七个桥孔,高7米、宽4米5、长35米,横跨东西。修于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7年),落成于三十年(公元1850)年,后因桥被洪水冲毁一孔,交通中断。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重修复改名双溪桥。是解放前荔波县境内的第一大石拱桥,现今通向小七的公路经过桥上,是旅游区的重要桥梁和景物之一。景区内峡谷壮观,天生桥令人称奇。大七孔景区位于荔波风景区内,以峡谷为奇,因孟塘河上有一座七个孔大桥而得名。大七孔主要看点是喀斯特峡谷和天生桥,它比小七孔小很多,与开发成熟的小七孔相比,大七孔则带有更多探险的乐趣。
四、荔波几月份最适合旅游
几月份去厦门旅游最适合?春天1月--3月,夏天4月-6月适合去
西藏的气候条件比较特殊,最明显的便是昼夜温差较大,太阳辐射强,干燥。西藏地势高,气候较寒冷,但由于日照时间长,冬季并不十分冷。春季(3-5月):气候较寒冷、干燥、风较大,可穿夹克、毛衣。夏季(6-8月):气候凉快、午间较热、可穿宽衫及裤子或裙子。
秋季(9-11月):气候较寒冷、干燥、可穿厚外套、毛衣。冬季(12-2月):气候寒冷、异常干燥,可穿大衣、羽绒服、毛衣,戴手套、围巾,并带上必要的防晒设备如太阳镜、防晒霜、唇膏等。
西藏的平均海拔为4000米,含氧量是平原的70%,所以大部分的游客到西藏以后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
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海拔高度一般达到 2700米左右时,就会有高原反应。大部分的游客到西藏以后会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
症状表现
高原反应的症状一般表现为:头痛、气短、胸闷、厌食、微烧、头昏、乏力等。
部分人因含氧量少而出现:嘴唇和指尖发紫、嗜睡、精神亢奋、睡不着觉等不同的表现。部分人因空气干燥而出现:皮肤粗糙、嘴唇干裂、鼻孔出血或积血块等。因此凡有严重心、肺、高血压病的患者,均不可冒险来高原旅游。
预防措施
避免或减轻高原反应的最好方法是保持良好的心态面对它,许多的反应症状都是心理作用或有心理作用而引起的,比如:对高原有恐惧心理,缺乏思想准备和战胜高原决心的人,出现高原反应的机会就多。
其实抗高原反应最好的良药是客人自己,只要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入藏的前一天和当天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多喝水多吃水果,高原反应会很快消失。 建议初到高原地区,不可疾速行走,更不能跑步或奔跑,也不能做体力劳动,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负担,不要饮酒和吸烟,多食蔬菜和水果等富有维他命的食品,适量饮水,注意保暖,少洗澡以避免受凉感冒和耗体力。
不要一开始就吸氧,尽量要自身适应它,否则,你可能在高原永远都离不开吸氧了(依赖性非常强)。
常备物品
(1)缓解高原反应的药品:
*抗高原反应药:景天红花胶囊: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
服用方法:出发前3-5天开始服用,防止高原反应;回家后还需服用2天,防止发生晕氧。
*止痛药:必理痛、芬必得
*胃肠药:泻利停、氟哌酸、藿香正气胶囊、胃气
*消炎药:磺胺、螺旋霉素 、头咆安苄胶囊、氧氟沙星
*鼻喉类:鼻腔外用软膏、草珊瑚含片、金嗓子喉宝
*维生素:21金维他、骨密钙、大蒜油胶囊、番茄红素
*外伤药:正红花油、云南白药、创可贴、碘酒、纱布,胶布、酒精棉球
*眼睛护理:眼药水 、眼药膏
*感冒药:白加黑、感冒胶囊 、银翘片
*急救品:氧气袋。
药棉、纱布、绷带、白胶布。驱蚊花露水。 *安眠药或安神补脑液
*急性腹泻,肠胃炎:瑞贝克(口服庆大霉素)
*心血管疾病:丹参滴丸
*急性呼吸道感染:头孢类抗菌素
*防止上火:牛黄解毒片
*晕车:葡萄糖+扑尔敏+维生素b6(最好为针剂),此三联药加在一起服用对治疗高原地区的晕车有极好的效果,且在高原地区均有购买。
对于高原适应力强的人,一般高原反应症状在1-2天内可以消除,适应力弱的需3-7天。
如果您能适应酥油茶的味道,您也可以多喝一些酥油茶,对缓解高原反应也有一定的作用。
(2)衣物、生活用品
由于高原紫外线比较强,据测算,年平均辐射值每平方米在6000~8000兆焦耳之间,因此,带上太阳帽、墨镜、雨伞、防晒霜要带好。
内地和高原气压不同,用挤的化妆品在半路上要看一下,我们的防晒霜到拉萨一打开,飞出去好长一截。衣服就带浅色长袖和春季外套就可以了,西藏的气候是有太阳晒着你的时候就特别热,没太阳的时候过会儿就冷。去西藏前十天开始吃景天红花或着红景天,能够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
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到时会好一些,然后刚到的两天别洗澡,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心情,即使有反应也会很快就好的。
去西藏的方式
一、飞机
北京,上海、广州、昆明都有经停航班到拉萨,重庆、成都、迪庆(中甸)、西安有直飞拉萨 航班
二、火车
T22/T23次-成都; T222/T223次-重庆; T27次-北京; T264/T265次-广州; T164/T165次-上海; K917次-兰州 所有到拉萨的火车均经过兰州和西宁
三、自驾/徒步/骑车
1、川藏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114km 2、川藏大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372km 3、川藏小北线(成都至拉萨)全长:2326km 4、青藏线(青海至拉萨)全长:2234km 5、新藏线(新疆至拉萨)全长:2561km 6、滇藏线(昆明至拉萨)全长:1980km 7、中尼珠峰线(拉萨至尼泊尔)全长:2561km 8、唐蕃古道(西宁至拉萨)全长:2462km[1]
风俗习惯
藏族是一个笃信佛教的民族,受宗教影响极为深刻,生活中禁忌的内容很多,因此游客进藏旅游千万注意尊重藏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禁忌,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A:藏族最大的禁忌是杀生,受戒的佛教徒在这方面更是严格。虽吃牛羊肉,但他们不亲手宰杀。遇到寺院、玛尼堆、宝塔等必须下马,并从左往右绕行,信仰苯教的则从右边绕行。进寺庙时,忌讳吸烟、摸佛像、翻经书、敲钟鼓。对于喇嘛随身佩带的护身符、念珠等宗教器物,更不得动手抚摸。
在寺庙内要肃静,就座时身子要端正,切忌坐活佛的座位。在殿内不准用手乱抚摸经书、佛像、壁画、法器等、更不能从上面跨过;不要随地吐痰、吸烟和大声喊叫,未经管理人员同意不能随意拍照,进寺庙时请摘下帽子,参观寺庙时女士请勿穿戴比较暴露的衣饰(如短裙/短裤等),忌在寺院附近大声喧哗、打猎和随便杀生。
B:忌用单手接递物品。主人倒茶时,客人须用双手把茶碗向前倾出,以表敬意。
C:忌在拴牛、拴马和圈的地方大小便。
D:不得动手摸弄藏族人的头发和帽子。
E:忌用有藏文的纸当手纸或擦东西。
F:进入藏胞的帐房后,男的坐在左边,女的坐在右边,不得混杂而坐。
G:忌将骨头扔于火中。
H:藏族家里有病人或妇女生育时,门前都做了标记,有的在门外生一堆火,有的在门口插上树枝或贴一红布条。外人见到此标记,切勿进入。
I:藏族一般不吃鱼虾、鸡肉和鸡蛋,不要勉强劝食。但现在这类饮食习惯已有很大的改变。
J:每人均有凶日和吉日,凶日中,一切事情都不能做,只能在家里念经或出去朝佛。人们相信藏历的每一个地支终了,第二个地支开始是一个凶年,如每个人的13岁、25岁、37岁(以此类推),都是凶年或“年关“,要特别小心,只有多念经,放布施才能避免灾难。
K:严禁围观天葬台,严禁拍照,猎杀鹫鹰。
饮食习惯
[2]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饮料。一般藏族群众早上一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将砖茶用水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制成了可口的酥油茶。
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是一种很适合高寒地区的饮料。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浓,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喝酥油茶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你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甜茶
民间传统饮料,藏语称“恰俄摩”。其制作方法是:将红茶放入壶中煮熬成深褐色,滤除茶渣,倒开水稀释,待清淡适中再加入牛奶或奶粉、白糖以及少量食盐,在水壶中用力摇动,使之水乳交融后置于火炉旁或盛入暖瓶内,随喝随倒。日喀则地区喜欢把做好了的甜茶倒入酥油茶桶内,放进一点酥油,用打酥油茶的方法搅匀,这样不仅茶的营养价值更高,而且喝起来味道也特别香。
青稞酒
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饮品。青稞酒的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净煮熟,待温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两天,便成青稞酒。
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至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以头道酒最为美味醇厚。到藏族家做客,习惯上是先倒满杯,你先喝一口,然后添满;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喝三口,最后满杯喝干,然后,能喝的便可随意。
糌粑
糌粑是藏族同胞,特别是农牧民的主要食品。
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这便是待食的糌粑了。这与中国北方的炒面有点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藏族吃糌粑,大都是把糌粑面放在碗里,加点酥油茶,用手不断搅匀,到能捏成团时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
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因此食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突巴 “突”是面食的意思,是用牛肉、萝卜、面团及其它佐料做成的一种带汤的食品,是藏族人民几乎天天都在食用的饭食,只是在藏历年吃的古突中加入许多诸如刺蒺藤,歪脖子懒汉、两面派、碎瓷块、白面块、木炭、辣椒、油葵籽、果核、青稞、外芷、大肚子等状的面块用来捉弄人,为节日增添了不少乐趣。
奶制品
西藏地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和奶渣两种。酸奶又有两种,一种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藏语叫“达雪”;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做的,藏语称“俄雪”。酸奶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
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江孜奶渣十分有名。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奶皮就像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的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朋必 朋必是藏族特有的一种小吃食品,其制作原料比较简单,做朋必的豆汁是从做粉丝的汁液中提取出来的。做粉丝时,先把豆子碾成沫,沉淀后把最上面的一层汁液倒掉或喂家畜,沉淀在底层的是做粉丝的淀粉,而中间较稠的一层汁液是做朋必的原料。聪明的藏人把那一层汁液充分利用起来,熬出了独一无二的日喀则朋比。
其做法是将豆汁熬成糊状,冷却后即可成形,因其中所加佐料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有加藏葱的,有加咖喱的,有加青油的,还有的加入一些肉末。食用时佐以当地口味的一种辣椒,味道十分可口。
风干肉
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
既可去除水分,又保持鲜味。可直接食用,也可烤着吃,味道很是鲜美,而且越嚼越香。
除上述主食外还有面食,如油煎窝窝头、碱液和面压成的碱面条、麦片粥、肉馅饼、簿饼等。
特别注意事项
A。 在藏区偶见身挂红、黄、绿布标的牛羊徜徉于郊野,可不要随意驱赶、伤害,那是藏民敬神祭品。
切勿以猎枪对准鹰鹫,藏民忌讳伤害他们的神鸟。
B。 未经同意不可入庙,入庙后不可吸烟。庙内物品观看无妨,不可擅自触摸佛像、经书、拍照。有些地方不可以逆时针方向行进,有些秘宗的地方禁止妇女进入。
C。 步入藏民的帐篷、居室,不可用脚踩门槛,也不可在他人面前吐痰。
D。 藏民伸舌头,是表示尊敬而并非嘲笑;合十则是一种礼节。 E。 进藏前注意不要感冒,如患感冒最好推迟进藏,因为在高原上感冒不易康复,严重的还会引起肺水肿及其他多种并发症。所以,准备一些感冒药品和胃肠类药品是非常必要的,最好去之前3~5天服用景天红花,能够提高缺氧耐受力,缓解疲劳。
具有预防、缓解、防止高原反应的发生,可缓解高原反应症状。 F。 西藏气候的特点是干燥、缺氧、气压低。因此,进藏前随身带一些鼻腔外用软膏和润喉片可缓解干燥带来的鼻喉部不适。 G。 关于天葬:西藏政府和旅游机构都不鼓励游客去看天葬,藏族人尤其是死者家属,不愿汉族人观看,这是民族习惯也是人之常情。
如果您有机会见到,请自重您的言行。
H。 不要在西藏购买任何野生动物的毛皮,野生藏羚羊的角,野牦牛的头骨等等。这等于在支持在西藏日益猖獗的对野生动物的偷猎行为。而事实上如果你在离开西藏时被发现携带有这些物品,你自己很可能会面临很大的麻烦。
I。不要付钱给被你拍摄的当地人,也不要强迫拍摄他们不希望你拍摄的内容,可以送他们一些食品或药品来使他们增加对你的信任。不要试图帮助没有合法手续的外国人进入西藏。每一个旅游者都应该知道,国家有规定,外国人进藏旅行必须有旅游或外事部门的批准,并办理旅游批件,同时,必须在有旅游车辆和导游陪同的情况下在批件允许的范围内旅行。
旅游景点注意事项
以布达拉宫游览为例:布达拉宫共有正门(南门)、东门和西门三个入口,以前游客只能从东西门进入,7月1日后,正门也对游客开放。游客凭购票证才能进入布达拉宫大门,而且购票证限定了时间,如果迟到太久购票证将有可能作废。
进入大门后,必须要先经过安检,禁止将易燃易爆物品和管制刀具带入。宫内禁戴帽子和墨镜。 布达拉宫分为白宫和红宫,进入白宫大门首先是白宫广场,广场右侧有厕所,此后的近两小时的参观线路中就没有任何厕所了,游客进入白宫前最好先在此方便。同时,游客进入白宫后,禁止拍照,也禁止戴帽子和墨镜。
白宫共有13层,顶部是个平台和红宫相连。红宫里面珍藏了大量用金粉书写的经书,还有历代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的灵塔以及五座纯金打造的坛城。不准游客逗留。
旅藏温馨关注
1、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去西藏,请不要带严重的感冒进藏。
2、西藏地处高原,大部分客人会或轻或重有高原反应,只要注意休息饮食得当(切勿吃的太饱,增加肠胃负担);可适当服用一些药品,如:高原安、红景天、诺迪康等,严重者可适当吸氧或吊盐水。
3、由于西藏线路长,许多时间是在车上,难免不能按时吃饭,请客人带一些零食及饼干。
4、由于西藏条件特殊,故请客人注意自身保暖,第一天请尽量不要洗澡,洗澡会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身体对氧气的需求。 5、西藏日照强烈,气候尤其干燥,防晒霜、墨镜、润唇膏等必不可少。
6、由于西藏的特殊情况,拉萨、日喀则、林芝、山南整个餐的风味以川菜为主,但也可根据客人的口味适当调配。
7、西藏主要地区海拔:拉萨3650米、纳木措湖4718米;林芝(八一)2900米、鲁朗3270米、波密2750米、墨脱1225米、朗县3100米;日喀则3860米、江孜3977米、亚东2300米、定日4410米、绒布寺5100米、珠峰8844。
43米(珠峰大本营5200米)、樟木2100米、吉隆2700米;山南(泽当)3580米、羊卓雍湖4488米、拉姆拉措5000米;阿里(普兰)4216米、萨嘎4502米、狮泉河4279米、改则4350米、冈仁波齐峰 6638米、玛旁雍措4588米;昌都3200米、然乌湖3807米、芒康3980米、盐井2700米;那曲4507米。
8、进藏前:
心理准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克服和战胜高原反应的灵丹妙药。大量事例证明,保持豁达乐观的情绪,能够减弱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
身体准备:进藏前睡眠和休息要充足。适当服西洋参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缺氧能力。
随身物品:高原海拔高日照强烈,早晚温差大,需准备长袖衣裤、羊毛衫、夹克衫,同时带好墨镜、太阳帽、防晒霜、润唇膏、感冒药、肠胃药、阿斯匹林、安定等物品。
不要惧怕高原反应,只要身体健康,没有高血压,心脏病,肺病,没有感冒,咳嗽,发烧等症状的人,都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一般来说过1--2天后,以上症状都会逐步减轻或消失。
9、旅途中:
适量饮用酥油茶、奶制品和牛羊肉可增强对高原气候的适应能力。
可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最好不饮酒。在高原旅游宜穿宽松、保暖的衣服。
西藏属特殊地区,请团友和睦相处,尊重民族地区的文化和信仰习惯。
编辑本段西藏气候概况
大美的西藏,夏有夏的韵味,冬有冬的魅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四季均适合旅行。
拉萨:地处西藏中部河谷地带,全年日照达3007小时以上,平均日照达7。4小时,是世界上著名的“日光城”。即使在最冷的冬节,白天的气温也高达10--15摄氏度。
日喀则:属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湿季明显,夏季温和湿润,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
年均温度8℃,1月份均温-3。2℃, 7月份均温14。3℃,年日照时数3248小时。
山南:平均海拔3700米,全年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温度为5℃--10℃度。
林芝:西藏海拔最低、气候最温暖湿润、是进入西藏旅游的适应的生态腹地。
形成了夏不酷热,冬不严寒的独特气候,素有“雪域江南”、“人间香巴拉”、“生态绿洲”、“高原氧吧”等美誉。
那曲: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季风型气候,其特点是气温低、空气稀薄、大气干洁、太阳辐射强、日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8℃,气温平均日差16。
1℃。4至11月相对温暖,是草原的黄金季节。
阿里:年平均气温3℃,夏季平均气温13。6℃,阿里地区海拔5000米以上的地方,日均温差很大,8月白天气温为10摄氏度以上,而夜间气温降至摄氏零度以下,一定要带好足够御寒的衣物。
特别提示:每年的4--11月份比较适合观光游览。
阿里是西藏乃至全国基础设施最差、路况最坏的地区。拉萨至阿里走南线单程约1600公里,只有越野车才能通行。
经常用到的藏语
学会以下这几个单词和词组,相信对您的旅行有一定的帮助。
吉祥如意:扎西德勒(通常用于见面,双手合十,点头致意) 谢谢:吐吉其
没有:敏度
没有零钱:毛兹敏度
对不起:冠达
求求你:咕叽咕叽
辛苦了:嘎地
我不舒服:阿代彼敏度
帮我找个医生:安木期才热囊
可以在你这里借宿吗:切让叠呢捏
风景描绘
西藏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南边疆,青藏高原的西南部。
西藏是一个美丽、独特而又神秘的地区,这里有举世闻名的珠穆朗玛峰,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令人神往的神山圣湖,涛声阵阵的原始森林,雄伟壮观的布达拉宫,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历史悠久的文化艺术,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珍贵奇异的高原动植物。 这些唯我独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构成了西藏与世界其他任何地方迥然不同的西藏旅游资源。
至今,还有许多藏族人的生活习俗与高原之外的现代人有着很大的距离,也正由于距离的产生,才使西藏的一切具有了观赏价值。
。
五、荔波雨季是几月份
温州雨季是几月份?温州市典型的梅雨季节一般是在6月上旬到中旬“入梅”,7月上旬到中旬出梅;之前还有一次迎梅雨(早梅雨),是指入梅前的阴雨,一般开始于5月中旬左右,为期约半个月,太潮湿本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雨量1708mm,日最大降雨量256mm,降雨主要集中于4~6月的梅雨期和7~9月的台风期,约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0%以上。
多年平均风速2.5m/s,历年瞬时极大风速40m/s,定时最大风速25m/s,台风期瞬时风力一般在8~12级以上,风向季节性变化明显,夏季多为东南风,冬季多为西北风。
六、荔波几月份去最好
几月份去瑞士旅游最好?去瑞士旅游几月份最好?瑞士旅游最佳季节是在7月8月,是瑞士旅游的最佳季节,瑞士地处温带的北部,由西向东伸展的阿尔卑斯山,成为该国的气候分界线气候自西向东由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向冬寒夏热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
七、荔波旅游旺季和淡季是什么时候
烤肉淡季和旺季是什么时候?一般考虑的旺季是在春天过后,春夏之交开始,也就是每年的五月份左右可以持续到国庆节,这是忘记时间,夏天人们都喜欢吃着烧烤,吃着小龙虾,喝着啤酒,一起谈天说地,但是到了11月份以后,天气逐渐转冷,人们就渐渐远离了烧烤,而转向更多的饭店,炒菜,煲汤,这个时候也迎来了烧烤的淡季
八、荔波12月好玩吗
去过贵州荔波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樟江沿河风光带,全长30公里,一水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小七孔景区,河面水流平稳,水清如玉,两岸青山绿树,农田村落,交织成美丽的田园风光。小七孔景区娇柔秀美。响水河68级叠水瀑布群像一条飘动的银链;拉雅瀑布飘洒着清凉的珍珠雨;鸳鸯湖河道交叉相连,形成水上迷宫;卧龙潭潭水幽深,春来绿如碧玉,夏季涛声震天;天钟洞深邃莫测,洞景俨如梦幻仙境;神秘的漏斗森林“野猪林”;林水交融的水上森林;奇特的龟背山喀斯特森林,在世界自然风光中均独具一格。大七孔景区气势恢宏。天生桥被称为“东方凯旋门”,气势非凡;地峨宫神秘莫测,幽深绝妙;还有危岩峭壁的山神峡、横溪高大的双溪桥、终年滚滚喷涌的清水塘、两岸树木参天的笑天河、原始森林覆盖的清澈透底的二层湖,均为世上少见的景致。太多你也懒的看我多的不知道这地方我就想用一个字评价牛!
九、荔波适合什么时候去
荔波冬天适合去玩吗?答:荔波冬天应该适合去玩了,荔波事实是在世界地球上中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地处贵州省最南端,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地带。在这个省地区四面八方都有翻山越岭比较高又硬的石山和一棵棵深深的树林,旁边又有嫩绿色的大草原和各种各样五颜六色鲜艳的花朵,另外一个场地旁边也有宽大深度的海洋,海洋世界生存着许多种活泼可爱的海洋动物,有时候还有不同种类大鸟在天上自由自在到处飞翔,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特别舒服又爽快,看起来荔波的风景特别优美,荔波冬天应该适合去玩!
十、荔波哪个季节去比较好
去成都玩哪个季节比较好?四月份左右,这个季节成都的天气不冷不热,气温稳定了,而且四月份赏花踏青,周末双休节假日,郊外露营烧烤野餐,都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