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沟里的田螺可以吃吗?

127 2024-03-12 23:41

一、北方农村沟里的田螺可以吃吗?

能吃. 通常田螺有两种:

1.一种是较大个的普通田螺,个头能长到直径30-50mm左右,外壳较圆润.这种通常是煮熟再挑出螺内肉来炒来吃;

2.另一种较小的田螺,有些地方称为"铁螺".这种螺相比普通田螺来,个头更小,直径在15mm左右:一般外壳呈条状细长的,而且外壳也比普通田螺更硬很多.通常是直接和外壳一些炒来吃.味道更鲜美.

二、湖里面有田螺和福寿螺,田螺会受影响吗?田螺还能吃吗?

其他螺的生存会受一定影响。福寿螺活动能力强、食量大、繁殖快,会挤占其他大型淡水螺的生态位。比如中国常见的圆田螺属(Cipangopaludina),甚至和福寿螺同属于瓶螺科、亚洲本地产的光瓶螺(Pila polita)面临福寿螺入侵,都常因为竞争力不够导致数量减少。

但在吃这个方面不用担心,同一个湖里的福寿螺不会影响其他螺的可食用性。实际上那些大型田螺的寄生虫感染率虽然可能略低于福寿螺,但本来也没有数量级的差距,做不熟一样危险,做熟了一样能吃。

三、田螺姑娘的故事?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一带,流传着一个“田螺姑娘”的美丽动人的故事。故事大意是:有一个以打柴为生的单身汉,有一天从山上回家,发现有人为他准备好饭菜。第二天,他提前回家观察,发现从水缸中跑出一只大田螺,田螺壳张开后,跳出一个美女,年轻人藏起了田螺壳,原来这田螺是他祖先养育的,为了报恩,所以为他准备饭菜。壳被藏起来了,不能变回去。

只好留下与年轻人成婚生子。可是当他们的孩子长到六七岁时,一起念书的同伴讥笑他母亲是田螺精,孩子回到家,告诉了母亲,田螺女十分气愤,向其夫索回田螺壳,然后就不见了。

其实这个故事很早就开始流传了。如南北朝时人所撰的《搜神后记》中卷五记载,那青年单身汉名谢端,而田螺女也自称“我天汉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使我权为炊烹”。“端请留,终不肯,时天忽风雨,翕然而去”。这个神话故事在南朝祖冲之着《述异记》、宋洪迈《夷坚志》,以及南宋孝宗时人辑的《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五引《坡诗注》等均有记载。

唐朝皇甫氏所着《原化记》记述的田螺女故事与上述诸书略有差异,青年单身汉由谢端变为吴堪,故事略谓:吴堪得一白螺,白螺变为美女,助其炊食。县宰欲图其妻,先索虾蟆毛及鬼臂两物。后乃索蜗斗,妻牵一兽形如犬者以致之,兽食火而粪火,“宰身及一家,皆为煨烬,乃失吴堪及妻”。

明朝冯梦龙所着《情史类略》卷十八“白螺天女”条中也有类似记载,所不同的是其中吴堪说成是常州义兴人,吴堪也不再是个砍柴为生的樵夫,而是一名性恭谨顺从上司的县吏。

与流传于江浙一带的田螺姑娘的故事大同小异的是我国许多地区都有这种人与异类结缘而生活变得美好幸福的故事流传。

例如广东省东莞县流传着蛤蜊姑娘嫁给单身渔夫的故事,四川省重庆地区以及山西省一带则流传狐狸精与人成亲的故事。而在天津以南的运河地区,则流传着杨柳青年画中的美女从画中走出与人间的男子结成良缘、成家立业的民间故事。所有的这些传说故事中,主人公都是特别贫苦或者比较贫苦的男人,在做饭菜、生孩子和成家立业等事情上,都是借助于异类变化的女人的力量,使日子富裕起来,又由于上帝的怪罪或某种注定的命运决定,缘分尽了而离去。民俗学家普遍认为,这类田螺姑娘的故事传说统称为“异类求婚传说”,也就是异类化为美女暂与世人结成奇缘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在我国广大地区会普遍流传着这类异类化为美女,向人间男子求婚的故事呢?

一种意见认为,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长期黑暗的封建统治使贫穷的处于下层的劳苦群众看不到自己的出路,他们明白,依靠自己的努力根本无法摆脱贫困,因而他们编造出诸如田螺精、蛤蜊精、狐狸精变化成美女帮助凡间男子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以这种色彩瑰丽的神话故事来聊以抚慰自己枯寂的心灵。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种“异类求婚”传说故事还明显带有反封建的意识。如民间传说中的田螺精有的是天上神仙“白螺天女”,有的是海龙王的公主,而男主人公则为一般平民,这种人神结缘的故事逾越了贫富之间、贵贱之间的鸿沟。而田螺精化成美女与人间男子成婚后,一起同封建统治者的代表——县宰作斗争,则更带有反封建的反抗精神了。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田螺精的故事,表达了古代人们对神的一种执着的信仰,宣扬的是一种只有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得到神的恩惠的观念。只要你坚定信念,你的身旁,无论是田螺、蛤蜊,还是年画中的人物,这些原本没有灵性的东西,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幸福,这些异类实际上都是神灵的临时化身。这恐怕是一些传播神鬼故事的人为吸引人们而构造出来的,使人们相信,对神的笃信,神便会通过各种异类赐予他们幸福,或者可以解决难题,或者完成大业,并且获得人间难以想象的美好婚姻。

日本着名的中国民俗研究者直江广治先生曾几次来华采风,收集了大量的这种“异类求婚”传说故事。他认为对这些故事应该进行广泛的比较和考察,不应当仅仅局限于“田螺”、“蛤蜊”、“狐狸”、“画中美人”的传说形态上。而应当广泛地比较每一个要素,才能体会到隐藏在这些故事背后的一个国家的民间信仰。

四、田螺养殖

田螺养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田螺养殖作为水产品养殖领域的重要产业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都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不断提升,田螺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促使田螺养殖行业逐步壮大发展。

田螺的养殖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例如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得益于当地气候湿润适宜,适合田螺的生长繁殖。田螺养殖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了重要的力量。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和养殖技术的提升,田螺养殖行业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养殖方式,不仅提高了田螺的产量和品质,还有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的浪费和损耗,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田螺养殖的发展优势:

  • 市场需求旺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 技术支持完善:养殖技术不断创新,提升了养殖效率和质量。
  • 政策扶持力度大:政府对水产品养殖业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扶持。
  • 生态环境适宜:南方地区气候湿润,土地资源丰富,适合田螺养殖。

田螺养殖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如养殖环境污染、疾病防控等方面存在一定难题。因此,田螺养殖企业需要加强科研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未来,随着人们饮食观念的转变和水产品市场的持续繁荣,田螺养殖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重视品牌建设,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将是田螺养殖企业发展壮大的关键。

五、田螺怎样生小田螺?

田螺是雌雄异体,即同一只田螺具有雌雄两性生殖器官。一般情况下,田螺会在秋季繁殖,雄性田螺会先排泄出精子,雌性田螺随后吸收精子进行受精。受精后,雌性田螺会在壳内产卵,并把卵包裹在一层柿蒂蛋白中,形成一个囊泡。约经过两周左右孵化,小田螺会从囊泡中孵化出来。新生的小田螺会通过壳门倾斜的角度从壳门处脱出。小田螺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会依靠自己的能力在水中生长、繁殖。

六、在家该怎么养田螺?

没在家养过田螺,但养了苹果螺。以下是纸上谈兵,仅供参考。

田螺适宜生长的温度在20~28℃之间,注意温度。田螺吃水生植物和藻类,你可以尝试先养一盆绿藻(把一盆水端到阳光底下就行,一段时间后就长藻了),再把田螺放进去。或者直喂菜叶,它们应该会吃的。田螺外壳是钙质,如果你家水质比较硬(煮沸后有很多水垢),用自来水养应该就可以了,如果水质软,可以放点贝壳什么的。

七、什么田螺吃大田螺?

福寿螺。

福寿螺。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目前被列入中国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原产于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现分布于中国东南沿海等地区,福寿螺头部腹面为肉块状的足,贝壳短而圆,大且薄,壳右旋,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

八、田螺产卵多久才变小田螺?

田螺产卵四到六个月左右变成小田螺

九、陶然居田螺是什么田螺?

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陶然居辣子田螺用的是 福寿螺 。这种福寿螺他们还在重庆白市驿有田专门饲养。陶然居就靠着辣子田螺,辣子串串兔,干豇豆蹄花汤 等等一众重庆江湖菜发家,想想九十年代俺也为陶然居出过力,一晃二十几年过去了!

十、东北田螺和广西田螺区别?

东北田螺和广西田螺是两种不同的田螺品种,它们的区别如下:

1. 外观:东北田螺和广西田螺在外观上有一些明显的区别。东北田螺壳体较小,呈灰白色或黄褐色,贝壳较厚;而广西田螺壳体相对较大,呈黑褐色或深紫色,贝壳较薄。

2. 味道:东北田螺和广西田螺在口感和味道上也略有不同。东北田螺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味道略甜;而广西田螺肉质较为韧劲,口感稍有嚼劲,味道较为鲜美。

3. 生长环境:东北田螺主要生长在东北地区的沼泽、湖泊和水田中,水质清澈;而广西田螺则主要生长在广西地区的湖泊、江河和稻田中,水质较为混浊。

总的来说,东北田螺和广西田螺在外观、口感和生长环境上有一些区别。选择时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偏好来选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