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大足石刻全程要多久?

136 2024-02-23 07:55

一、看完大足石刻全程要多久?

只有宝山顶值得一去 三个半小时--四个小时 人多的时候刚好,今天刚回来。北山等没什么意思 还不如缙云山。祝你玩的开心!

二、大足石刻要爬山要多久?

大足宝顶山游览时间1-2个小时,北山1个小时绰绰有余,但是自由行的话路上太费时间了。 我当时自由行去的,由于在重庆住的地方太偏,7点从住处出发的,坐大巴到大足却快下午1点了,找宾馆办了入住吃了午饭,到宝顶山3点半多,出来也就5点多,第二天早上9点上北山,出来不到10点,中午回重庆

三、大足石刻的历史有多久?

400年

大足石刻五山摩崖造像历时400年,最早的一座在唐代的永徽年间被发掘出来,它的艺术史与印度的历史一样,在三世纪传入中国以后,一直延续到了鼎盛时期,最著名的是大足石雕,它是中国石窟的一座高峰,它使中国的石窟的高度被推迟了数百年,而这次繁荣之后,中国石窟也随之消失,大足石刻成为了中国石窟的最后一座高峰。

四、大足北山石刻和大足石刻区别?

大足北山石刻是大足石刻的其中一部分,大足石刻包括北山石刻和宝顶山石刻两大部分,其中著名的卧佛位于宝顶山石刻景区。

五、大足石刻多大?

167平方公里。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大足石刻分布于该县西南、西北和东北的扇区,共23处。较集中的有宝顶山、北山等19处。其中以宝顶山摩崖造像规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也有儒、佛、道同在一龛窟中的三教造像,而以佛教造像所占比例最大。

六、大足石刻规模?

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最为著名,是中国著名的古代石刻艺术。北山摩崖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城北1.5公里的北山。北山摩崖造像长约三百多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造像最初开凿于晚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至南宋1162年完成,历时250多年。现存雕刻造像四千六百多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中的优秀代表。

七、大足石刻价值?

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水平,是人类石窟艺术史上最后的丰碑。它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唐、宋时期中国石窟艺术风格的重大发展和变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八、大足石刻别称?

大足石刻的别称宝顶山石刻

九、大足石刻位置?

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是唐、五代、宋时所凿造,明、清两代亦续有开凿。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八大石窟之一。

十、大足石刻介绍?

大足石刻是世界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重庆市大足区境内,距重庆主城100公里,北邻成都平原,南接贵州高原。大足石刻艺术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造像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兼有儒家、道家和历史故事题材。宝顶宫摩崖造像最大一处开凿于唐乾宁年间(公元898年—899年),是重庆市最大的石刻佛像群;北山宝顶大佛湾摩崖造像多、时间长、影响大而著称于世。大足石刻是中国古代石刻史上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和佛教文化宝库,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珍贵的历史遗产之一。

一、宝顶石刻

“宝顶”在宝顶山的东北面,为古代建筑,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898年—899年),原名叫“宝顶禅院”。大足石刻规模宏大,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主要有摩崖造像、佛塔、石刻等。其中以宝顶山为中心的石刻群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和石刻群。这批石刻分布在20平方公里的山岩上,有摩崖大佛一尊、古佛造像10余处、文殊菩萨像4尊、千手观音1尊;有古佛坐像5尊、罗汉像10余尊,并有历代题记10余处。“宝顶”摩岩造像群共分四组:第一组是佛祖洞龛,共有造像22躯;第二组是宝顶宝林禅寺,共有造像28躯:第三组是大佛湾石刻;第四组是观音阁,共有造像20躯。

二、北山石刻

北山石刻主要有宝顶、北山和宝鼎山三处,约200余尊石刻造像。北山摩崖石刻造像以“三教合一”为基本特点,即儒家的儒教(孔庙)和道家的道教(白云观)结合在一起。其中,以宝顶最为著名,有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千手观音摩崖造像等约70余尊。大足北山大佛湾摩崖造像,以“三教合一”为基本特点,有千手藏经等40余尊摩崖造像。

三、石门山摩崖造像

位于石门山石门寺,共20余处,造像1046尊。石门寺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石门寺摩崖造像始凿于唐,盛于宋、元和明,历代屡有修葺完善。内容主要为释迦牟尼、阿弥陀佛、观音(或文殊)、大势至菩萨等佛像;还有释迦世尊涅盘像、释迦牟尼涅盘像等佛像,以及护法神、天师道众造像。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三国魏明帝(公元234年)为纪念诸葛亮北伐中原而修建的石像龛,石像龛龛高达8米,面积超过了10平方米;此外还有三国蜀汉皇帝刘备(公元220年—265年)在石门山修建的孔明殿和昭明太子读书处遗址。

四、大佛湾摩崖造像

大佛湾摩崖造像位于宝顶山北坡的山顶上,始建于唐乾宁年间(公元885-899年),历代均有维修。大佛湾摩崖造像现存的佛龛共33个,龛长16.5米,宽11.2米,高8米。这些造像分布在10多块岩石上。主尊释迦牟尼坐像高3.3 (约1.45m),通高3.6 (约2.35m)。

佛顶束发高髻,身着通肩袈裟,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宝剑;腰系璎珞宝盖;肩披袈裟上有“金刚不坏身”字样;腹部有双趺坐佛图。造像以“大圆满”形塑,体现了佛教最高境界——圆满法身无所有法的观念;头戴宝冠,冠顶饰小金刚杵一周和云纹、火焰纹等装饰,具有浓厚的东方式风格。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