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县标准?

188 2024-04-20 11:02

一、示范县标准?

第一条  辖区内有农村公路建设管理任务的县级人民政府,符合以下条件的,可申请创建示范县: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村公路各项工作开展有力,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健全,农村公路治理能力不断增强;

(三)农村公路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农村综合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农村公路管养保障责任落实到位,农村公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高;

(五)农村公路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第二条  存在以下情形的单位,不得申请创建:

(一)近一年县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出现严重违纪违法;

(二)近三年被党中央、国务院在督查、审计等活动中指出农村公路领域存在重大问题,或指出的问题尚未整改完成;

(三)近三年农村公路领域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或质量责任事故。

第三条  在组织开展创建工作时,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邮政局、国家乡村振兴局根据工作要求对创建条件的各项内容进行细化,制定并发布具体评分标准和细则。评分采用百分制,合格线为85分,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参照帮扶县政策的地区予以适当倾斜。评分时依托信息系统,对照主管部门已掌握的数据和情况,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考核0

二、全国科普示范县标准?

《2021-2025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标准(2020年修订)》

为持续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县域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推进新时代基层科普工作模式转型升级,不断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精神在县域的宣传,着力构建以市域为中心、县域为重点、街道乡镇和村、社区为主阵地的全域科普体系,特制订如下标准。

一、党委和政府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1.党委和政府重视、制度健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等关于科普的重要指示精神。必须已出台当地科协深化改革实施方案。将科学素质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建立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实施《纲要》和开展科普工作的有效机制。党委、政府负责同志积极参加科普活动,每年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问题,营造良好的科普工作环境和条件。积极争取市级党委、政府对县级科普的支持。

2.建立考核管理与表彰奖励制度。结合本地区实际,出台相关文件,将实施科普工作纳入党政领导机关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并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表彰、奖励范围。与经济社会发展其他指标同考核、同奖惩。对在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和表彰。

3.建立应急科普工作机制,加强应急科普工作。积极发挥全国学会和地方科协“一体两翼”组织动员优势,加强新媒体在应急科普中的运用,依托科普中国、科学辟谣、数字科技馆等信息化科普平台,发动广大科技志愿者、基层“三长”、科普中国信息员深入开展应急科普。结合重大热点科技事件,组织传媒与专家共同解读相关领域科学知识,引导公众正确理解和科学认识社会热点事件。探索建立各种应急科普的常态化平台。

二、科普条件和能力不断增强

4.组织机构健全。县(市、区)科协依照章程民主办会。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科普组织健全,街道(乡镇)主要领导或分管科协工作领导主抓科普工作,并明确相关人员做好具体工作。吸纳本地区“三长”(学校校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到县、区、街道(乡镇)科协兼职挂职,鼓励其结合自身专业和工作开展科普活动。每所中小学合理配备专兼职科学教师或科技辅导员。50%以上的涉农乡镇建有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涉农县(市、区)围绕农业主导产业或特色产业有1个以上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与企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合发展的农技协联合会,且入驻智慧农技协平台。

5.科普经费保障充分。按规定安排经费支持科普相关事业发展。就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科技馆免费开放等上级拨付的经费做到切实发挥实效。

6.基层科普阵地建设具有一定规模且服务效果良好。县(市、区)建有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或专业科普场馆,或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基本建设计划,积极筹措经费推动科普场馆建设和运营。有市级(地级市)以上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农村科普示范基地或科技教育特色学校5处(所)以上。县(市、区)属中、小学建有科技活动室达到50%以上。充分利用各类文化设施、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社区等建设科普阵地。

7.科技志愿服务扎实推进。成立县级科技志愿服务队伍并在科技志愿服务信息平台注册。不断引导各类科技人才加入科技志愿者队伍,注册科技志愿者人数不少于1000人。每年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贴近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科技志愿服务活动50场以上,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效果明显。形成常态化科技志愿服务品牌。制订出台科技志愿服务嘉许激励制度。

三、科普工作成效显著

8.科普渠道多样化。充分利用各类综合性科普活动场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社区、街道、学校等开展精准化、多样化科普活动。利用大众传媒开展科技传播,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报纸和杂志等媒体开设科普宣传栏目,每周刊、播1次以上。充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建立科普渠道,如科普公众号或科普微博等。在县政府等主要政务公众号中设立科普栏目,扩大和提升科普传播覆盖面和影响力。

9.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各方面力量兴办科普事业或参与科普活动。利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科技园区、示范基地等公共资源,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年科普活动的覆盖面达到全县(市、区)常住人口的80%以上。科普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辖区内近三年不得发生恶劣影响的愚昧迷信、伪科学活动。

10.推动科普中国等平台的资源落地应用。融合科技志愿服务,建立健全科普中国信息员队伍,吸纳更多公众成为科学知识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通过微信、微博等社交渠道,将科普中国APP优质科普资源传递给周边群众,科普中国信息员人数和年度总活跃人数在全省排名均处于前30%。充分利用各类基层科普渠道,分享科普中国等平台的资源,将科技志愿服务与科普信息传播结合,加大科普传播力度。

11.充分发挥现代科技馆体系独特作用。建好并发挥好实体科技馆展教功能,没有实体馆的县每三年至少开展流动科技馆巡展工作1次。通过科普大篷车广泛深入乡镇、农村开展活动。建设并利用农村中学科技馆开展活动。运用数字科技馆丰富内容开展科学教育。

12.科普工作具有特色并形成品牌。科普工作具有创新性,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探索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创新开拓基层科普阵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有示范作用的典型经验和模式,树立有一定影响力的科普品牌。

三、河南乡村示范县标准?

一、道路硬化标准

1.村庄主次干道通畅,通组通户道路硬化,村内道路形成路网,群众出行无障碍。

2.居住人口较多社区或村庄通公交(班车),在路面条件允许、保证行车安全、符合群众出行习惯的情况下,有序推进港湾式停靠站建设。

二、环境净化标准

3.村庄道路两侧有雨污水管道或沟渠,配套建设集中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有条件的村庄建设雨污水分流系统,污水原则上采用密闭管道收集,污水处理设施满足需要,处理后污水出水水质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B标准要求。

4.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推荐采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方式,垃圾收集、倾倒和处理设施设置合理、运转良好,能够做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5.无水冲条件的农户厕所大部分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公厕全部改建为无害化卫生厕所。

6.自来水入户率达到90%以上。

7.通过建设沼气改造厨房,有条件的地方使用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沼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入户率达到50%以上。

三、村庄美化标准

8.房屋及墙体外立面美化工程。对村庄空间外观影响视觉的外墙和屋顶等进行全面美化,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清除屋顶杂物,拆除屋顶违法或不雅搭建物,规范太阳能热水器等设施的安装,遮蔽或美化处理屋顶空调等设备,屋顶与墙面色彩协调美观。

9.线杆美化工程。对电力线、广播线、电视线、通讯线等村庄内及周边线杆实施整理,尽量做到管线入地或确保线杆树立和线路拉设走向规范,能并杆则并杆,能隐蔽则隐蔽。

10.村庄绿化工程。村庄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道路、庭院、村中空地和村周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绿化,见缝插绿,绿化树种搭配合理,常绿树种和花灌木所占比例在20%—30%之间,人均公共绿地6平方米以上。

11.道路亮化工程。村庄主次干道路灯设置间距合理,规格统一,美观整齐。

12.房前屋后美化工程。清理空心院落,改造为活动场所或绿地;消除房屋周边杂物;拆除违章和废弃建筑物,粉刷修饰与周围景观不协调建筑物;农户庭院和村内杂物集中堆放,不得占道和有碍观瞻。

13.公共场所美化工程。对公共场所进行美化提升,设计和铺设材料尽可能体现农村风情;全面整治村内沟渠,达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效果;整治并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建设村民休闲场所。

四、乡风

四、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标准?

1. 合乎国家政策和要求,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

2. 社会规范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 依法分配资源,健全乡村财政支出管理;

4. 支持市县乡村就业创业,分类推进现代农业;

5. 防范化解乡村振兴风险,推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6. 着力加强环境保护和改善,完善乡村低碳发展模式;

7. 加强当地经济社会责任感和自觉性,实现人人参与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

五、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标准?

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标准 :

一、领导班子民族团结进步意识强,把创建工作纳入到常规工作中,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制定创建工作计划和方案,指定专人负责,能够认真落实上级民族部门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全面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参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扶贫帮困活动,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聚居地区发展各项事业,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脱贫致富,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充分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建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各族干部职工团结友爱,以诚相待,和睦共事。

四、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利用会议培训等形式使党的民族理论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在每年9月份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活动月期间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本单位贯彻落实党的民族理论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五、认真贯彻落实《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列》,市面用文合格率、并用率和准确率达到100%。窗口服务单位和公共服务行业要设立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服务的窗口,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方便。

六、把培养和使用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干部放在突出位置,尤其是与少数民族群众有密切联系的单位和部门必须配备相应比例的蒙汉兼通少数民族干部。

七、积极培养和树立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典型,并进行广泛宣传,营造民族团结进步良好氛围。

六、关于旅游?

旅游,在我看来就是看见另一个世界,离开自己熟悉的世界,看到别的多姿多彩的世界,这个世界不仅仅局限于优美的风景,还有各种文化习俗,人文色彩,每一次旅游,都是心灵的成长

七、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标准?

湖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的创建标准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执行:要坚决有力地贯彻落实中央和部省的决策部署以及推进实践效果,动态调整示范创建工作的具体标准。

农村交通治理:要确保农村交通治理的现代化,大力推动农村公路路网建设。

管养成效:要保证农村公路管养工作的显著效果,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的目标。

质量安全基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安全基础保障体系,并严格落实。

信息化管理:要推进农村公路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示范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村公路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便利和效益。

农民群众获得感:要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获得感,让他们真正成为“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受益者。

此外,对于成功创建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的,会给予一定的奖励,包括1000万元的一次性额外投资补助,用于符合交通部“十三五”农村公路投资政策的项目。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咨询相关工作人员。

八、关于旅游的诗词?

1、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唐代)《思帝乡·春日游》

2、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韦庄(唐代)《思帝乡·春日游》

3、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祁(宋代)《玉楼春·春景》

4、春游之盛,西湖未能过也。——姜夔(宋代)《琵琶仙·双桨来时》

5、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宋代)《扫花游·西湖寒食》

6、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徐元杰(宋代)《湖上》

7、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欧阳修(宋代)《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8、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程颢(宋代)《郊行即事》

9、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志南(宋代)《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10、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志南(宋代)《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1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宋代)-《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1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吴惟信(宋代)《苏堤清明即事》

13、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宋代)《玉楼春·春景》

14、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宋代)《春游湖》

15、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辛弃疾(宋代)《武陵春·桃李风前多妩媚》

九、关于旅游的谐音?

旅游的谐音是驴友!

驴友是指结伴旅行的人,一般都是指喜欢自助户外旅行的人,比如背包客和徒步旅行者。

十、关于旅游的古诗?

古人对旅游的热爱和赞美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唐代诗人李白的《登高》、《庐山谣》、《早发白帝城》等诗歌,描绘了他在旅游中所感受到的美景和快乐;宋代诗人苏轼的《赤壁怀古》、《题西林壁》等诗作,以古迹为背景,表达了他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向往。古诗中所描绘的景点和场景,不仅让人感受到了古人的旅游情怀,更展现了中国的自然和文化之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