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楼。
金秋时节,不少摄影爱好者都会背上长枪短炮去拍摄秋天的美景,而一张好照片的出炉,除了需要天时地利人和之外,更需要精湛的摄影技巧。
1 构图原则
○ 突出主体
○ 视觉平衡
○ 虚实相映
○ 简单
○ 天空
时常留意天气的变化,这样就会总结到一些自然的规律,例如雨后的晚霞是最漂亮的,雨后如果出太阳,你就会见到彩虹等等。
单凭照片里的景物,有时候我们很难判断物体实际的大小,而通过我们熟悉的参照物,对比后我们就能“感觉”到景物的大小了。这种参照物通常用来表大自然的雄伟,壮观。
摄影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光线的运用结果。光线直接影响色彩和影调,影响线条和形态。
○ 顺光
光线来自景物的前方,景物不会有阴影,反差小,其色彩、线条、形态、气氛都能得到真实的表现。
○ 侧光
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一侧,景物便会产生阴影,形成反差,使形态、线条、质感得以突出,从而产生多变的构图。这是摄影时所经常采用的。
○ 逆光
光线来自被摄景物的背面,景物大部分处在阴影之中,而强烈的轮廓光可匀勒出物体的清晰形状,从而创造出鲜明而简洁的画面。
○ 漫射光
在这种光线下,景物没有明显的反差,色调平淡而变化少。因而景物的形态、线条和质感都不太明显。
3 线条运用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
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
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晃活地加以运用。
4 拍摄题材
○ 雾景的拍摄
雾景的风光照,画面别有一番情趣,清新淡雅,似一幅水墨画。
雾中的大自然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在视觉给观赏者宛若仙境的感受。但是,旅游摄影者应了解的是,如果雾过于浓厚则不宜摄影。
雾天的光线是散射光,物体形态和画面的色彩较难表现出来,近景较为清晰,景物愈远愈模糊。
摄影者可以在前景纳入色彩鲜艳的花卉,或安排一个身着红色服饰的模特点缀,从而使整幅画活跃起来,营造视觉的强烈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构图时,色调突出的景物所占的画面比例不宜过大,否则会破坏雾景应有的视觉效果。
另外,雾天的湿度大,旅游者注意为娇贵的相机防潮,应到需要拍摄时再从包内取出使用,旅游回家后要及时放入干燥箱内吸湿。
○ 如何拍摄日出、日落
在高山上拍摄日出时要事先了解日出的时间和方向,并根据远近景物安排画面,选好拍摄点。
如果天际无云,火红的太阳会突然出现,当红日露出刚刚呈圆形时,正是拍摄的好时机,稍有迟疑,旭日那特有的红色就会迅速消失。
如果天际有较低的云层,红日往往被遮住,但云层间常会出现绚烂的彩为提高拍摄成功率,可以设计几种曝光方案组合拍摄。
○ 水景的拍摄
风光摄影中水景的拍摄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水景的拍摄大致分为:海滩、河流、小溪、湖泊等。
在海边拍摄风光,海滩上往往显得空旷,摄影者选取画面时要多观察勤思考,适当选择安排前景(礁石、椰树)、中景(行驶在海中的渔船)、远景(天边的云彩)。在海边取景构图还要注意海平面的平衡,否则照片中抢眼的斜线就会使观者感到别扭。
拍摄河流时,摄影者构图时应裁取河道弯曲部位,利用曲线引导人们的视线,注意调整不同的影调层次,利用岸边的花草树木做前景。
拍摄山涧小溪时,摄影者可多选择在溪正中或对角线拍摄的构图手法,同时用竖拍以加深画面的纵深感,获得较大的场景效果。
拍摄湖面景色时,由于水面平静如镜,旅游者可注重拍摄水中倒影,表现出湖面的宁静。
当然,在平静的水面投入一块石子,激起层层潋滟,或划过一叶扁舟,可以增加画面的动感,形式就活跃起来。
摄影的技巧只是一个辅助,真正提高摄影技术的还是多拍多练,以及源源不断的创意,所以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创意,可以看看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