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台湾旅游最好用什么银行卡?

63 2024-03-12 23:09

一、去台湾旅游最好用什么银行卡?

一般的银行比如农行,在工行的ATM上取款就要收手续费。

这样的银行卡在台湾取款也要手续费。

而有些银行卡,比如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卡,在全球任意有银联标志的ATM都可以免手续费取款。台湾几乎每个ATM都有银联标志,每个刷卡的地方也都可以用银联卡刷。

推荐可以在任意银联ATM免手续费取款的卡。一般的银行比如农行,在工行的ATM上取款就要收手续费。这样的银行卡在台湾取款也要手续费。而有些银行卡,比如浙江农村信用合作社的卡,在全球任意有银联标志的ATM都可以免手续费取款。台湾几乎每个ATM都有银联标志,每个刷卡的地方也都可以用银联卡刷。我之前以为全国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银行卡都可以跨行免手续费取款,后来有人跟我说上海的就不行。所以提主可以自己去了解下当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可不可以,如果不行就去当地的贴吧问问那些卡可以。这是我当时带去的银行卡。这是我当时带去的银行卡。另外,去台湾不用提前兑换货币,直接去7-11里的ATM取钱就可以了。不要去桃园机场里换货币的窗口换,直接到旁边的ATM里取汇率更高还不用手续费。

二、大陆是否全面禁止到台湾旅游?

可以正常办理去台湾的自由行,全面禁止是谣言。

也有人别有用心散布这些。

三、大陆的居民是否可以在台湾申请台湾当地的银行卡?

不行,如果要用银行卡可以用银联啊,现在在台湾大多数ATM都能使用银联卡,像seven-eleven便利店里就有。

当天汇率结算

四、银行卡补办过后原来的那张卡流水账单是否还能打出来?

你好,当你补办一张卡以后,你旧卡的全部资料就转移到了新卡里面,也就是说只有卡号不一样,其他都是一样的,所以流水账单还是可以打出来的,祝好运

五、看多了台湾的负面新闻后,我反而更想去台湾旅游了,请问这种心理是否普遍?

有人在评论区质疑我反馈的珠江污染。我曾花了两个月把珠江干流2500公里都漂流完了,怀抱质疑的你又走了珠江几里地?

我反馈的污染包括随意抛弃的动物尸体、各种生活垃圾,工业废水污染。这个反馈得到了珠江源头环保局的回馈,人家分条列点公开告诉了我排查结果。

有官方反馈为证!

所以后来央视喊我去参加《美丽西江》的拍摄,我很开心地去了。因为我知道,通过珠江干流最漂亮清澈的一段「西江」的拍摄,会让更多人意识到保护江河的重要性。同样有图为证!

我见证过珠江的污染,也见证了它在一步步改善。

社会的进步不是靠一味唱赞歌,一味附和主流声音进步的。它靠的是

勇敢探索不用怕!

勇敢说话不用怕!

勇敢救人不用怕!

另外,我写这篇回答,只是简单分享一下自己在台湾的见闻,文中也强调了只是个人感受,但偏有人要说我屁股坐歪了,要咒我坐台湾的大巴烧死,这是要干嘛,是要气死老夫吗!!!


普遍且正常,有机会赶紧去。去了你会一声惊叹:靠,如果这里不是中国的,还能是哪里的?

遍地中华美食,满街各色乡音。一聊起来,不是想来大陆发财的,就是骂当地执政党和吐槽外省政府的。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人亲切热情,完全感受不到对游客的优越感。

当然我只呆了半个月,见到的人有限,这些感觉仅限个人,大家就不要上纲上线哈。

台湾物价很低,咖啡文化浓厚,特别是台北,到处都是小咖啡馆,价格很便宜。

小吃店更是几步一家。其中日本和香港的小食店尤其多,搞不懂他们怎么可以卖那么便宜,八个三文鱼寿司居然只卖16块。听店内人员聊天,有些厨师讲的还是日语,

说实话,台湾物价震住我了,对于并不富有的我来说,价格已经是食物味道的一部分了。不过,非常不好意思的是,我干掉20个寿司后拉了一天。

台北的街道设计对残障人士颇为友好,有人坐着电动轮椅优哉游哉地逛街。在人群密集流动的地方特别是地铁站,放着一些电击器之类的急救设备,旁边还放着电脑动态演示设备的使用方法。宣传海报上写着大大的“勇敢救人不用怕”。

不知怎么,这句话有点感动到我了。好想这句话能贴到所有讲汉语的地方。

地铁站急救设备

我拖着100多斤的行李(50多斤的皮划艇+航海装备)出地铁站,一位工作人员看行李多,送我去搭电梯。到了出口想和他合张影。他微笑着让我稍等,拿出对讲机请示上级。“你可以合影,但只能以私人名义,跟地铁站无关。"

我们都听到了回复,他还挺高兴的,腼腆地跟我合了张影。

我在台湾深入接触的第一帮人是台湾皮划艇协会的,本来不想劳烦他们。我的海洋经验丰富,台湾航程能独自搞定。但他们坚持说:不是讲洋流,是要讲政治,一定要当面跟我说清楚。

于是一帮人下了班后匆匆跑到协会俱乐部给我开了个“宣讲会”。

台湾皮划艇协会部分成员

他们特别强调,台湾沿岸港口还是冷战时期的制度。周边岛屿基本都是军管。

“其实这里人早就没有那种冷战观念了,但政策和制度这几十年都没变。“

他们让我千万别以为可以像在泰国那样,遇到皇家海军还能被请上岛去吃饭聊天。也不要以为是个普通港口就能靠岸。

以前组织活动,有人碰到大浪翻船了,好容易被渔船救起来,但到了港口附近渔船还得把他们连人带艇放回海里,让他们自己想办法划到港口以外的地方上岸。因为皮划艇不允许进入港口。

他们还说,让我碰到游船小心点,因为我穿着救生衣太显眼。我愣了一下,下海不是必须穿救生衣吗?

“为了防止偷渡,所有游客上到游船,都不准穿救生衣。”协会艇友解释说。

这个匪夷所思的规定让我吃惊不小,这都什么年代了,难道还有人想着游泳偷渡去大陆?有这个实力,还不得拿个超级铁人冠军啥的。

后来我开始环岛,经过基隆港港口时特意避开,想在和平岛靠岸(据说这个岛是可以靠岸的),碰到一位穿着海事制服的人,一边拿着对讲机大声呼喊他的同事支援,一边杀气腾腾向我走来。

我一看情况不妙,哪里还敢上岸,赶紧奋力划几桨,掉头跑了。对方看我离开,倒也没难为我。

看来协会的人说得不假,他们告诉我只要表现得胆怯顺从一点,海事的人也不会刁难的。

后来我就更加低调,尽量天黑才靠岸,时常遇到在海边做法事的人,给人一种到了恒河边的错觉。

海边法事

扎帐篷也是寻僻静处,天蒙蒙亮就赶紧爬起来收帐篷。船因为太重,就直接扔海边,想着没桨也不会有人夜里拿船下海。

有一天在观音乡海滨公园附近上岸,因为太累了,天还没黑透就支起帐篷躺平了。突然感觉帐篷被什么东西拱了一下,拉开一看,一条京哈巴在嗅着帐篷,一个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跟在后面。

我刚准备打招呼,他忽然开口说:你可以帮我搬点东西吗?

“搬什么?”

“我看见那边有一条皮艇,问那些放烟花的,他们说不是他们的,我看四处没人,就想把它搬回家,可是太重搬不动。”

我:......那是我的艇。

“哦哦,我以为没人要。”

本以为他会觉得尴尬,没想到他一屁股坐下来自我介绍起来。他姓龙,祖籍湖南,父辈跟着GMD来到台湾,自己是在台湾出生的,小孩11岁,上小学。他在一个机电厂上班,厂子不是很景气,身边很多人放弃了台湾的厂到大陆发展,他也很想去,就是还没找到机会。

他的话带着一股酒气随着湿热的风传过来。

“现在啊,年轻人都要读大学,以为读了大学就很了不起,很多大学毕业的,只有理论,没有技术。比如说,一条管子,从左边通到右边这是理论,但如果中间塞了,它就不通,光有理论,你搞不懂它为什么不通,你要把中间堵的地方清了,它才能通,这就是技术,现在的年轻大学生,毕业出来就缺技术,不懂这些,哎。”

我怀疑这位龙哥是不是在厂子里受了年轻大学生的气,才借着酒意向陌生人一吐为快。

龙哥与我

“那龙哥想去大陆做什么呢?”

“做天车”

“天车是什么?”

“就是高高的在上面,有吊臂可以吊东西的车。”

“ 噢,是吊车。”

“可能你们大陆叫吊车,我们台湾叫天车。我想到大陆去做天车。我不光懂美日标准图纸,欧规我也会,大陆那边用欧规图纸。”

龙哥絮絮叨叨地讲起他的专业知识来。我见他有醉意,就敷衍了几句让他赶紧回家休息。顺便又嘱咐了一句:龙哥你不要搬那条皮划艇,那是我的。

不知为什么,和这位龙哥闲聊过一次后,我胆子变得大起来。想着这里和国内没啥区别啊!都是小老百姓,大家都能讲汉语,年纪大的都在叨叨着年轻人,穿制服的人也想尽量和谐执法。

于是我就不再躲躲藏藏地扎帐篷,上岸就去找附近的人家闲聊,难得了解民情的机会啊!心情一放松,发现这就和在国内划船没什么两样。

有渔民送我吃鱼,有海边工地的建筑工人邀我去他们宿舍睡,大家一起喝酒吹水,吐槽社会不公,概叹人生艰辛,时不时畅想下发财大计。

工地

不但语言、饮食、文化等相同,就连环境变迁也很相似。

台湾也是一个靠工业发展起来的地区,特别是早期加工业,大量工厂建在中部山地流入海的河道边,导致河水污染很厉害。

从后龙的河口下水的时候,感觉河水污染并不历害,但一到南寮港旁,鼻子就已经感受到了工业气息。

到了观音乡,由于桃园机场附近的大片平地,工厂密集,进入观音乡河道上的河水,已经带有浓烈工业废水的味道,河面都起泡了,像一个个脓包。和我在珠江上游看到的一模一样。

虽然台湾已经在治理了,但破坏容易重建难,摒弃污染产业就意味着大量工人失业。这次碰到的建筑工人,有不少就是下岗之后才干工地的。

唯一比我们好的就是,他们物价便宜,好赖能活下来。

比如福隆街(算是个旅游景点)的快餐,台湾叫便当,全部60台币一份,也就是12、3块人民币,送紫菜蛋花汤。几乎所有便当店的价格都一样,只有鸡腿便当贵两块钱,但会有一个非常大的鸡腿。我本来想要两个鸡腿,又担心拉肚子,有种有便宜却占不到的心痛感。

anyway,没有地方不产生负面新闻,所以不管宣传层面如何,去看看这个和我们同文同种的地方,去听听与我们一样平凡生活的平民声音,去感受一下湿热的海风,品尝一下便宜的美食,难道不是一件很值得期待,并且相当有趣的事情吗?

不过我还是要吐槽一下,我船没丢,但划到福隆,离开船去吃饭,在犹豫着吃一个鸡腿还是两个的时候,船上的座椅被人顺走了,我那船没座椅相当于废了......

所以大家如果去台湾,遇到鸡腿不要犹豫,不然你损失的可能不只是一个鸡腿......

六、如何看待台湾旅游大巴车祸致26人遇难,陆客在台旅游出事是否太多?

不吹不黑,台湾交大 交通运输相关专业毕业生好好答一波。

先上结论: 为什么陆客在台旅游出事这么多?

结论是:

1.台湾的旅游大巴每万人死亡率,高居台湾所有载客类型车辆第一位。

2.台湾的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使用者为大陆游客。

3.大巴死亡率高,大巴租用者大部分会陆客,就会产生一种现象,陆客在台湾死亡率居高不下。

关于台湾旅游大巴类的死亡数据,请参考下面的数据源

http://stat.motc.gov.tw/mocdb/stmain.jsp?sys=220&deflst=1&type=1&funid=mo8000&&funid=q250&om1=720&outkind=1&cycle=4&rdm=Vfleh7ea

给大家截图看一下:

最左侧的营业类大客车,代表的就是大部分旅行社租用的大客车,右边的自用小客车,代表的是大部分家用的小客车。

数据对比一下,发现大巴车的万辆死亡率,几乎是小轿车的10倍。

对比下各车型,104年(2015年)台湾各种交通工具万人死亡率的排名是:

  • 营业大货车>营业大客车>自用大货车>小货车>营业小客车>自用小客车>机车

被之前N多人吐槽台湾机车多,死亡事故多的机车,反而在万人死亡率中排名最低,而载客类型的车辆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营业大客车。

也就是这次事故中的,台湾人称之为『游览车』车型。

所以不是台湾人故意搞陆客,而是大巴车事故率本来就高,台湾人自己也不愿意坐这种大巴车。

(7.22日注,这个大客车的万辆死亡率的数据被很多人质疑,回应质疑的文章,可以点击

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查看。)

————————

好,结论说完了。现在开始分析,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什么事故率会如此之高?

我从几个方面入手,给大家讲讲:

  1. 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2. 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3. 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4. 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5. 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

先从第一条开始说:

一、拼装车横行市场,车辆品质堪忧

其实导致台湾旅游大巴类死亡率居高不下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拼装车横行市场的原因。

那什么是拼装车呢?就是从国外自行购买底盘,再找专门的厂家进行车身结构的打造。

与之对应的另外一种是什么车?整车进口的品牌客车。如Volvo,奔驰,斯堪的纳维亚等品牌车。

两者的差价大约在几百万台币如果你是老板,你要图挣钱的话你会买哪种车?

另外,再说说这种拼装车的特点是什么:

  • 装潢华丽无比、冷气特别好用、音响超级好、座位特别宽敞舒适、车内空间特别大、车内自带厕所。
  • 听到这大家感觉是不是还挺好的?大部分旅游团顾客的需求都能满足。而且软实力远超大陆的一些大巴车。

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这些旅游大巴车辆唯独一点不敢保证:车身刚度、强度满足安全需求。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种硬实力恰恰就是台湾所欠缺的。

为什么说他车身刚度强度不行?

简单就说两点他就无法满足

  • 1.设计层面。整车厂有一套完整的研发团队专门设计车身强度,为的就是应对车辆发生事故时能保证乘客安全。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设计的么? 车展拍个照,依据车辆外形来设计自己的车身结构,至于说里面的工艺、尺寸、材料?小作坊哪有实力干这些。 保证外形一致就可以了。
  • 我一般称之为这种设计为『做灯笼』灯笼外形一致就行,里面什么样我就不管了。
  • 2.制造层面。整车厂的制造,一般都是几十亿投资的流水线制造,加工工艺,焊接强度都能保证。
  • 反观台湾,你知道怎么制造的么?作坊式生产,手工焊接,每一辆制造出来的都不太一样。台湾各个加工厂的差距,就在于师傅手艺怎么样,完全无法管控。

为了避免我是信口胡说,给大家看看台湾人自己怎么说:

链接在右边:

春天巴士

台湾的作坊式生产现场

底盘加工后的车体结构,大家仔细看车前、车侧的钢筋强度,你觉得这种车出事能安全么??

看看大陆的生产线

相信看到这大家大致就明白了,拼装车的泛滥,以及品质低下,是台湾旅游大巴出事的主要原因。

————

二、安全法规不健全,太多漏洞可以钻

看到上面的图片,很多人可能在想,政府的管控在哪?这种不安全的车辆为什么能上路行驶?他有通过安全性试验么?

其实台湾相关的法律法规节点在民国97年,也就是2008年。

在这之前,台湾所有客车的安全法规,只限制车身尺寸、安全门个数等之类毫无约束力的东西。

民国94年又有个节点,所有的拼装车,又规定要有规范:

「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並於當年底規定,車身打造廠,亦應檢附「大客車底盤架裝車身施工規範自我查核表」、「大客車車身結構設計及打造施工圖說」〈包括「車體六視圖」、「底盤五視圖」、「骨架資料說明表」、「物件之重量、位置示意圖」及「照片」〉

看到没,还是没有约束力。

2008年,终于修改了法律法规,台湾的所有客车需通过车测中心(也叫车安中心)的车身强度认证通过,才能合法上路。

不过你仔细研究一下车测中心的测试方法,你就知道有多么不靠谱了,摘一个车测中心自己的论文:

http://www.car-safety.org.tw/uploads/Rule/%E5%9C%8B%E5%85%A7%E5%A4%A7%E5%AE%A2%E8%BB%8A%E8%BB%8A%E8%BA%AB%E7%B5%90%E6%A7%8B%E5%BC%B7%E5%BA%A6%E6%B3%95%E8%A6%8F%E5%AF%A6%E6%96%BD%E4%B9%8B%E5%BD%B1%E9%9F%BF%E8%88%87%E6%95%88%E7%9B%8A.pdf

给大家摘录下片段:

  • 恩,可以用『电脑静态挤压』,以及『电脑模拟整车翻覆』替代。

法规的想法挺好,可是你倒是用实车测试啊?电脑计算是什么鬼?电脑计算能算出来,作坊式生产出来的车身强度么.

  • 据说理由是节省成本,原因是基本同款拼装车只有4、5辆,你拿出来一台做实车测试成本,老板还干不干了。

于是,法律规定,就可以用电脑模拟的结果,替代实车测试。

有人说,有来源么?

看看台湾公路总局是怎么回答的:

http://blog.udn.com/yosehill1861/51290434

今天交通部承認,公路總局僅針對遊覽車車型安全審驗,僅以結構計算,並未以實車測試。鄭寶清表示,請公路總局不要只看紙上計算出來的數據,台灣要發展觀光業,主管單位應正視此問題,這是攸關人命的問題,請權責單位著手研究實車測驗。

公路總局局長趙興華表示,同一家工廠每個車型都要經過安全審驗,但只是結構計算,並未做實車測試。

这就是台湾大巴车的安全法规,这就是所有团客坐的游览车。这是整个行业的悲哀。也是整个行业的耻辱。

——————

三、老旧车没有退场机制,现行法规无法限制

前面我说了,2008年是个门槛,在这之前都没有车身强度的法规测试,大家也可以回顾下这张表格,每万人死亡率:

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死亡率还是很高,但是这项措施出台后,死亡率降低还是非常显著地

但是这里还有个问题,虽然法规出台了。可是大家知道,台湾的法律,是不追溯过往的。

这些有安全问题,车身强度不够的游览车还是能够合法上路,而且没有所谓的退场机制。

所以2008之前生产的大巴车,这个测试基本都没做。

今年是2016年,也就说车龄超过8年的,基本上都有这个安全隐患。

然后我们再看看所谓的陆委会与观光局是怎么『照顾陆客』的:

陸客團遊覽車 12年車齡年限取消

摘录下:

觀光局取消陸客團遊覽車,12年內的車齡限制。之前陸客團曾發生幾次重大車禍,因此以車齡年限做為規範,不過遊覽車業者表示,保養和檢查才是重點,而且各國都是看里程數。經過遊覽車業者一再爭取現在解禁,不再有車齡限制。

之前还有个12年的法规限制,有些老旧车型还无法在陆客团上使用,现在可好,不限制车龄。

  • 旅游大巴不限制车龄,不符合车身强度的车辆又没有退场机制,你观光局拿什么保证大陆游客的安危?

然后你知道台湾自己的学校,租车的年限规定么?

恩,比12年都少太多,是5年。

教育部-所有文(外部版)

陆客12年车龄都不满足,学生用的就要5年,观光局你真的够可以。

————

四、客车种类分类不健全,导致车辆安全存在问题

台湾的客车,一般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类型,大部分游客的车型,都是甲乙类客车,具体分别的标准如下:

大客車之分類,依據「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分為甲、乙、丙、丁等4類(甲類大客車係指軸距逾4公尺之大客車,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4.5噸之大客車,丙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逾3.5噸而未逾4.5噸之大客車,丁類大客車係指軸距未逾4公尺且核定總重量未逾3.5噸之大客車)

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这个车型,乙类大客车,大家看一下他的限制。

  • 轴距未超过4米,车重在4.5吨之上。
  • 游览车还有一条法规要求:车身总重17吨以下。

大部分现在的游览车都是这种类型的车。

为什么?

因为台湾山区多、天气不好很容易出事故,为了限制车辆去往这些高危地区,所以会限制通行的车辆种类,大部分限制的都是甲类车型。

  • 旅游公司为了保证旅游大巴哪都能去,所以生产的拼装车,一般都会满足这个要求。

可能大部分人还没看明白这个规定的吊诡之处,我给大家解释解释。

  • 首先是轴距,这个车型只规定了轴距,未规定车长,旅游大巴又是台湾自己拼装的车,所以轴距一般都会在3.98、3.99米这个范围内浮动。
  • 另外,因为未规定车长,所以拼装车为了让车内空间更大,一般都会拉大车长,更有甚者,会自己切断底盘,焊接拉长。
  • 其次是车重。这是最吊诡,个人觉得最无法忍受的一点。因为限制车重总重在17吨以下,为了多拉客人,如果用粗的钢筋、强度高的护板,都会让车超重,安全等级高的欧洲车底盘,光底盘重就已经快超标了,如果用好的车身材料,车身肯定超重。
  • 所以为了让客车符合乙类大客车的标准,同时让总重小于17吨。这些厂家在小作坊里拼命的轻量化,用细的钢轨、用薄的材料,殊不知这种轻量化付出的是安全的代价。

其实大部分车辆的轻量化,是在满足车身安全的基础上做的,反观台湾的旅游大巴,为了满足车身总重的限制,拼命减轻车身重量。

这种法规的制定,完全不合理。

————

五、验车不规范,代验车服务至今存在

想必很多买车的人都有经验,为了让车辆检验通过,会找所谓的车虫去处理。台湾的旅游大巴,一样存在这种事情。

找得到渠道的,绝对会通过特殊渠道验车,看看台湾的新闻怎么说:

拼裝遊覽車鑽漏洞 交通部防堵

————

六、总结

  1. 陆客死亡多,是因为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高,所以导致经常使用旅游大巴的大陆游客死亡率高。
  2. 台湾旅游大巴死亡率,近10几年来,一直排名所有车型榜首
  3. 台湾旅游大巴绝大部分为拼装车,外购底盘加自制车身的作坊式,在生产设计和制造上均无法满足安全需要,更无法跟整车厂比较。
  4. 台湾旅游大巴安全类法规缺失,现有法规无约束力。
  5. 老旧车型没有退场机制,陆客的12年车龄限制远不符合当前安全需求
  6. 客车种类分类不合理,旅游业者改造的乙类大客车,远不能满足安全需求,甚至与规定背驰。
  7. 验车不规范现象,代理验车服务还是存在。

由此可见,陆客团队用的游览车,整个行业都是这种情况,不出事情是佛祖保佑,出了事情只能怪旅游大巴自身安全不符合要求,谁都怪不了,更怪不了『陆客不会用安全锤』。

————

七、写在后面的话

看了我上面的内容,大家明白整个台湾游览车行业有多糟糕了吧?更重要的是,他们对公交车、城市客运之类的大巴,用的是另一套标准,所以基本不会有大的事情。

如果你要去台湾旅游,我只能给你以下建议

1.不要报旅游团,能自由行就自由行,这样就不用乘坐这种大巴。

2.如果非得跟团去呢,建议自行组团,指定车型,比如说那种整车进口,有品牌的大巴车。

3.如果无法自行组团,指定大巴车,可以参考下面的步骤执行:

摘自台湾网站:

春天巴士

(1)檢查車子是否超重:假設空車重量為14公噸,座位有40個,依照法規每名乘客的重量定為55公斤,則乘客的總重量為2.2公噸,於是該車的總重量就等於16.2公噸。調閱該車的牌照申請書,如果在車輛總重欄內所填寫的數值(即該車原底盤的設計總重量)是15公噸,即表示該車在載滿乘客時的總重量會超重1.2公噸。如果所超重量在10%以內,個人認為尚無大礙,但若超重太多,千萬就別冒險租用了。

(2)確認行車穩定性:要求所欲租用的遊覽車到高速公路上去做實地測試,讓車子在超車之後立即回到原車道(相當於過S形的錐樁測試),如果此時出現搖擺尾現象,此車就千萬別去租用。倘若該公司尚有相同底盤、相同車體廠打造的同型遊覽車也要敬而遠之。此外,上路之後若是發現某輛車子特別搖晃,應該立即通知該遊覽車公司換車,以免造成遺憾而後悔莫及。平日在高速公路上若是看到這類搖擺尾的遊覽車時,也應記下該車的公司行號與車號,以作為日後租車的安全參考。

(3)確認底盤是否為「氣墊懸掛式」:一般而言,氣墊懸掛式的底盤才是高級遊覽車所應具備的件,若再加上良好的車體結構,該車就是具有高度安全性的舒適遊覽車。反之,底盤為「鋼板懸掛式」的遊覽車,就算有良好的車體結構,其乘坐舒適度仍然比不上前者。由於有些掛羊賣狗肉的「鋼板懸掛式」車子,往往會在車身特意標榜「本車為歐洲原裝氣墊車」,因此在租用前應先行確認為妙。

(4)莫被亮麗外觀與豪華裝備所矇蔽:許多沒有能力提高車體結構水準的車體廠,往往只好在車身外觀與內部裝備上大下功夫,藉以吸引不知情的買主。事實上,亮麗的外觀絕對不等於安全的結構,租車時一定要有此正確的認知才是。

(5)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車子:雖然國外有4.2公尺高的大客車,但那僅限於低速的公共汽車,而非遊覽車。加上,國內大多的車體廠技術層次又普遍不高(蘋果日報就曾指出台灣有八成以上的遊覽車是所謂的「豆腐車」),所以盡量租用車身較矮的遊覽車比較安全,若能租到「超低地板」的最好。

為求提昇國內大客車的安全性,同時減少能源的消耗,政府應早日出面整合全省大客車車體廠,建立一個以整體結構為主的大客車製造廠(年產量約一千輛),以期徹底杜絕大客車不斷上演的大小事故。此外,政府的相關決策官員們,應該隨時留意國內外的新技術與新車種,在與企業主對話時,才能處於主導地位而不至於總是挨批,甚至因為不瞭解社會大眾的實際需求而造成對立。

以上就是我今天回答的所有内容。

在这里请所有读者,为7月19日死亡的所有陆客默哀。

没有人能怪到陆客,是台湾的游览车行业病了。

一个毕业陆生,写于2016年7月20日

————

针对此文出现的数据『万人死亡率』的错误、后续的进展、以及文章的补充,欢迎大家点击我的文章,

对台湾游览车乱象评论的后续 - 邱团长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查看。

谢谢。 2016年7月22日补充。

七、哪里可以查到某家旅行社是否具有台湾组团资质?有没有全国赴台旅游组团资质旅行社名录?

旅行社分为国内国际两种资质

有出国资质的一般名字加上国际二字哦

比如康辉国际旅行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