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开辟前提条件?

250 2024-11-24 12:01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产生、巩固与发展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敌人大军围攻下,因各种原因,其他红色政权相继陷失,唯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红色政权存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做到革命“硕果独存”,有着多方面的原因。

一、远离政治中心,南梁地区处于陕甘两省交界,既远离反动势力的中心,又在两个反动势力集团容易发生矛盾的地方,便于革命工作的开展。现在的华池县地域及陕西省吴旗县、志丹县(原保安县)的部分地区都归属甘肃省的原来庆阳县管辖。距离省会兰州六百多公里,西南边界距县城近二百多里,东北边界即南梁一带距县城也近二百多里,反动势力的控制能力 “鞭长莫及”。而且,国民党庆阳县政府为了躲避1929年闹粮荒的饥民,将县政府搬到离庆阳县城一百多里的西峰镇。当时交通、通讯、文化都十分落后,要靠人畜行走传递消息,在南梁一带发生多大的事,驻在西峰镇的庆阳县的县政府不是不知道便是在十多天以后才能知道。因此,国民党政府管理力量在这里形似空白,就为共产党人留下了极大的活动空间。

二、反动派的军事力量在这里相当薄弱。国民党中央军两个团相继负责设在西峰镇的甘肃省第三行政专员公署下辖的庆阳、环县、宁县、合水、镇原、灵台、泾川等县的防务,但是实际精力主要集中在西峰周围,庆阳县的防务一直由谭世麟领导的陇东民团负责,民团多为当地群众,缺乏正规训练,武器也相对落后,没有多大的战斗力。同时,陇东驻守着多股民团及土匪,他们各怀不同心思,不听统一安排,保存实力,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步调不一,不敢直接与红军战斗。

三、有利的地理条件。南梁一带为丘陵沟壑区,处于子午岭林区,植被茂盛,便于藏覓荫蔽。这种地形便于搞游击战争。当发现大股敌军来袭时,可以从容撤退;当发现敌军很少,可以埋伏袭击。而且这里的黄土地貌山区与南方岩石山区有很大的区别,到处都有土地可供耕种,人们散居于山峁或沟壑的各个角落,都是窑洞式的崖庄,人走不到跟前就发现不了,即是敌人到了窑庄的顶部,窑洞里的革命战士还可以从窑庄前的沟壑中撤退。当时的革命政府编制很少,就几个人,敌人来了,立即撤入深山;敌人走了,又走出深山。

四、群众思想开放。庆阳的东北部包括南梁一带,居民多为外地的移民,思想较为解放,这里曾多次发生拉杆子起义的事。经过共产党的宣传教育,群众思想倾向于革命,从各方面支持革命。这里物产丰富,接近宁夏和陕北的产盐区,粮食、食盐不成问题;缺的是布匹,但当地多羊,穿的问题也不大。可见南梁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除这里的地形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外,群众的大力支持是极重要的原因。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