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记梦》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意?

53 2024-02-28 04:31

一、陆游的《记梦》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意?

此诗作于宋乾道九年(1173),当时陆游在嘉州(今四川乐山县)执行军务。唐代诗人岑参曾任嘉州刺史,岑参著有《岑嘉州集》,集中有大量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的诗作,那些诗作充满慷慨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艰苦的乐观精神。陆游少年时代就喜欢岑参的诗,认为他是李白、杜甫之后最好的诗人。到嘉州后,他又曾收集刊刻岑参的诗集和画像。此诗的内容和风格都深受岑参的影响,诗中所写的这场“秋梦”,也有摹仿岑参的痕迹。然而,岑参所描写的往往是真实的情境,虽然常有夸张;而陆游这首诗则是“纪梦”之作,虽然恍如真实;岑参表现的是国家强大时期的边塞,而陆游所写的则是尚被外族占领的河山。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因此,此诗虽然看得出岑参的影子,但慷慨之中寄存忧愤,豪迈之外又显悲凉,这些都是岑参所没有,而陆游所独有的。

【赏析】

  本诗于乾道九年(1173)九月写于嘉州。河外,指黄河以北的金人占领区。招降诸城,招降各城的敌人。觉,醒来。本诗全写梦境,描写宋军将士勇往直前,扫灭敌人,收复失地后万众欢腾的动人情景。全诗洋溢着诗人渴望出师北伐、恢复中原的战斗热情。题中写明“觉而有作”,但并没有写出“觉”后面对现实而产生的悲哀,让人们从满纸欢乐中去体味诗人内心深沉的悲凉,从幻梦中去认识他在现实中难以实现的理想。

————————————————————————————谢谢!

二、陆游入蜀记二十三日中谒的意思?

谒,拜见的意思。二十三日,过巫山的凝真观,拜谒了妙用真人的祠堂。真人就是大家所说的巫山神女。祠堂正对着巫山,峰峦很高冲入高天,而山脚则直插入江水中。议论的人都说泰山、华山、衡山、庐山,都没有巫山奇特。可是十二峰并不能全看见,能看到的八九个山峰,只有神女峰纤巧修长,陡起而变幻多姿,确实适宜作为神女的化身。

祠中主持祭祀者说:“每年的八月十五晚上月亮明朗的时候,就能听到优美的管弦音乐,在峰顶上来回走,能听到山上的猿啼鸣,到天明才渐渐停止。”

在庙的后边,半山腰中有个石坛,比较平坦。传说“夏禹遇到神女,神女就是在这个地方把符书送给禹。”

在石坛上看十二峰,就像屏障一样。这一天,天空晴朗,看四周没有丝毫云烟,只有神女峰上有几片白云,就像凤凰、白鹤在那里跳舞、散步,很久也不散去,也是很奇异的一个现象。

祠堂里原来有数百乌鸦,送走客人,迎来新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