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牡丹江雪乡的旅游现状是怎样的?
2014年和家人一起去过一次,不过没有报那种一看就很坑爹的团,而是飞机到牡丹江之后自己租车过去,并且从做计划时开始就没准备住什么火炕民宿,而是选了一个三星标准的度假酒店(好像叫雪韵还是啥,从雪乡主村落步行过去要走一段上坡路)的商务套房,吃饭也主要在酒店餐厅解决,四人一顿300左右。只要活动是散步赏雪拍拍照偶然去小场子玩玩胶圈滑雪,没有玩太多花钱的项目,总体体验还算相当不错。至于一桶泡面几十块的事情至少那时我并没有看见,那时我在雪乡里的小卖部买东西的物价也就比牡丹江市区的贵一点点,甚至贵不过某些知名景区的小卖部。(不过冻柿子之类的“特色小食”比较坑,几毛钱的成本能给卖几块钱一个…)
没想到仅仅过了3年就变成这样了吗…
多句嘴,依稀记得那个双床带客厅带独立卫生间外加有Wi-Fi的套房房费包双早也就是一千多…实在不是很懂在价格相差不大的前提下为什么要舍弃配套设施齐全的度假酒店住服务环境都差的民宿,找不自在吗?
二、牡丹江雪乡和延边雪乡哪个好?
各有千秋。共同的特色是雪量大、雪质好、粘度高。不同之处在于牡丹江雪乡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以纯天然雪景和原生态林区工人生活环境为特色。延边雪乡则是指敦化老白山雪村,既能体验原始生态风光,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民俗文化气息。
三、牡丹江雪乡建了多久?
牡丹江雪乡已经建了十年了,他在我牡丹江冰城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每到寒冷的冬天,雪乡的雪就非常非常的后,会有许多游客到雪乡来旅游,参观游玩
四、牡丹江离雪乡多远?
90多公里,牡丹江李雪香大概有90多公里到100公里,那样开车的话需要将近两个小时可以到达那里,雪乡是一个美丽的旅游景点,可以去看一看
五、牡丹江替代雪乡的景点?
三道关牡丹江替代雪乡的景点有三道关,三道关也是牡丹江一个非常特色的景点,真山真水也是下完雪满山的雪景,是非常的漂亮的
六、雪乡在延吉还是牡丹江?
雪乡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的大海林林业局的双峰林场,与吉林省交界。雪乡不在延吉。雪乡是牡丹江市的冬季重点旅游景点。
七、牡丹江雪乡有温泉吗?
有温泉,不过要白天提前买票,不然晚上就关门了。
八、雪乡离牡丹江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15.6公里
起点:牡丹江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渤州街行驶160米,右转
2.行驶310米,右转进入兴隆街
3.沿兴隆街行驶470米,左转进入乌苏里路
4.沿乌苏里路行驶49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G201
6.沿G201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环岛
7.沿环岛行驶60米,在第2个出口,右转进入G201
8.沿G201行驶22.8公里,右转
9.行驶8.3公里,左转
10.行驶8.4公里,右转
11.行驶8.5公里,左转
12.行驶14.5公里,直行
13.行驶5.2公里,左转
14.行驶26.6公里,左前方转弯
15.行驶340米,左前方转弯
16.行驶4.4公里,右转
17.行驶8.2公里,左前方转弯
18.行驶4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双峰林场
九、牡丹江到雪乡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115.6公里
起点:牡丹江市
1.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渤州街行驶160米,右转
2.行驶310米,右转进入兴隆街
3.沿兴隆街行驶470米,左转进入乌苏里路
4.沿乌苏里路行驶490米,稍向右转上匝道
5.沿匝道行驶600米,直行进入G201
6.沿G201行驶5.8公里,直行进入环岛
7.沿环岛行驶60米,在第2个出口,右转进入G201
8.沿G201行驶22.8公里,右转
9.行驶8.3公里,左转
10.行驶8.4公里,右转
11.行驶8.5公里,左转
12.行驶14.5公里,直行
13.行驶5.2公里,左转
14.行驶26.6公里,左前方转弯
15.行驶340米,左前方转弯
16.行驶4.4公里,右转
17.行驶8.2公里,左前方转弯
18.行驶47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双峰林场
十、雪乡为什么出名?
回答里有哈尔滨老乡说,在哈尔滨过了二十七年,第一次听到雪乡是因为宰客新闻。
有人觉得这是黑,我不得不说,这就是我所认知的真实情况,10年我第一次去雪乡,就是陪一个南方朋友去的,是他蹦着高非要去,而在这之前,我从来没听说过雪乡这地方。我身边朋友都是如此,我甚至一度怀疑这地方就是南方人炒作出来的。
我在别的回答里说了一些亲身经历的雪乡见闻后,有些人就不乐意了。我说雪乡一盘小鸡炖蘑菇在十年前就敢卖69,份量还没有美团的一人份黄焖鸡米饭多。有人就用南方某某旅游山区,一盘炒鸡蛋50多,北京某饭店一顿饭好几万来回应。
嗯,沙克也干了,这没毛病。
说实在的,现在有些东北年轻人,越来越懒于思考,看不清事情本质,轻易的被人往地域对立的路子上引,这很令人遗憾。
就像我之前在一个关于哈尔滨的回答里曾说过,我觉得锅包肉这道菜,即便它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也绝非很早就在民间餐馆流行起来,它真正的流行,应该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营饭店取消,新一代厨师根据老菜谱创新加工而成。
十年前我在道台府老店吃饭,看他们壁画上的历史介绍,当时就有这个想法,而那时候道里老厨家还没开。
因为哈尔滨原本并非省会,是因为中东铁路修建而渐渐取代齐齐哈尔,成为省内第一大城市。其城镇居民除了逃难的白俄,主要以关内移民居多,大部分是来自山东,河北热河等地,尤以山东掖县黄县两县为最多。此两县地处胶东半岛,俱都临海,其人多食海鲜河鲜。口味以鲜咸为主,不爱吃辣。
这些人基本构成了老哈尔滨人的饮食风格,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鱼香肉丝,这本是一道川菜,口味以鲜甜,酸辣出名。也就是说,现在饭店里做的那种红色底汤的鱼香肉丝,才是真正的鱼香肉丝。然而,三十岁以上的哈尔滨人应该都知道,早期哈尔滨鱼香肉丝与现在完全不同,多放青豆而少放木耳,甚至不放,色泽清淡,以鲜咸为主,辅以淡淡的甜酸味,绝对无辣。
前几年道外火爆的春饼小吃,就是这种做法。同时期的的像什么滑溜里脊,熘肉段之类,口味大体类似。这种做法不见得就真比现在的好吃,只是风格不同。而所谓老手艺失传,其实是当初国营饭店出来的那批老厨师渐渐凋零,年青厨师随着改革开放,逐渐将老菜西化,或是回归本源。
再比如之前曾流行过一段的黄桃锅包肉,我最早吃这道菜,是08年左右在中央大街十四道街附近,有个饭店叫做玉氏滋味馆,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这道菜,而有意思的是,这原本是个云南风味饭店。
所以我觉得,如锅包肉这种风格如此独特,味道鲜明程度,甚至不亚于酱菜的这样特殊的一道菜,在早期哈尔滨民间,应该是很难流行起来的。其无异于在家庭聚餐时,置鸡鸭鱼肉于不顾,先切一大盆老式酸黄瓜当主菜。
但这不妨碍现在人,包括现在的老人愿意去吃它,因为整体口味已经发生变化。
然而,有人却因为这个说我黑锅包肉,黑哈尔滨,又给我打成了南方人。并且信誓旦旦的说,他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都从小就是吃锅包肉长大的。
那我只能怀疑,此人或许是中俄混血,即俗称为二毛子三毛子。但这又很难说得过去,因为建国后哈尔滨苏联人虽然多,后来中苏闹掰,却大部分都回国了,留下的也基本全都汉化了。况且,在凭票供应的指令经济时代,普通百姓人家能否稳定弄到制作锅包肉所需的必要材料——纯里脊,这实在是个问题。众所周知,当时老百姓手里的肉票多用来换肥肉,因为可以榨油。
所以我觉得,年轻人还是要多看多想,少说,少跟着起哄,做事要讲武德,不能被人利用,当枪使,更要分清现实和想象的区别。
比如我就在自己小说里写了,民国时期的男主人公在哈尔滨老饭店请人吃锅包肉的情景。但我自己也知道这是艺术创作,是虚构的,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
另外多说一句,现在这种铺天盖地的网红打卡式宣传,早晚会毁了哈尔滨饮食。当年我上高中时经常没事去教化买游戏光盘,有时中午饿了就去工大附近的咖啡屋吃个汉堡三明治啥的,也还不错。去年我冷不丁开车路过,心血来潮就要了个汉堡,差点没把我牙崩掉。
我觉得这样下去,这城市真要够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