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山的可怕传说?

124 2024-03-07 18:28

一、龙潭山的可怕传说?

“一座龙潭山,半部东北史。”吉林市龙潭山在东北的地位厚重到一石、一洞、一树都被赋予了历史的传说。百姓们更津津乐道于那些披上了神秘面纱的传说故事。正所谓“龙潭胜迹久争传,半有真凭半涉仙。”

在古龙潭西北角的山坡处,有一个石坑,坑里有两个深洞。《永吉县志》记载此洞:“洞口狭窄,内部阔而黑,有风声……疑为潭之尾闾。”

关于这个石洞,民间流传金朝名将金兀术(完颜宗弼)开凿,通到弘尼勒古城的百花点将台下。

二、吉林龙潭山多高?

龙潭山位于吉林市区东南七八公里,松花江东岸,因山上有龙潭古池而得名。海拔388米,全山被近百种120多万株树木所覆盖,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树130多株,属寺庙风景天然园林,山上保存有高句丽遗址,是省内著名风景区之一。

三、龙潭山旱牢?

据说在很早以前, 龙潭山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山顶上苍松翠柏, 古树参天, 山坡上遍地鲜花, 一条小溪顺着山势,蜿蜒地流入山间那两亩方圆的大水塘。

说来也真有点奇怪, 溪水和雨水一年四季不断地流入塘内, 可塘水根本不见涨, 水深还是两丈多,就是干旱的年月,塘水也不见少一点;这泓绿水, 在阳光的照射下, 清澈见底, 一群大大小小的游鱼,在水中无忧无虑地戏耍着。

那时龙潭山一带气候温和, 所以物产非常丰富, 老百姓家家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 在倾盆大雨中,从天上降下一条青龙。这条青龙驾着狂风暴雨,在龙潭山上空喷云吐雾, 上下飞腾,窜来窜去, 一直戏耍多时,才降到山中的水塘里;从此,这水塘便被当地人叫成了龙潭,山也就成了龙潭山。

百姓们原以为神龙降临,此地便是风水宝地, 今后一定会有好日子过了, 哪知道,这条青龙原本就是一条害人精。自从来了之后,经常发大水,冲毁庄稼和房屋, 残害山下的百姓, 使人们的生活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有一天,几个年岁大的老人凑在一起合计着: 可能是因为没给修神龙庙,未能承受香火的原故, 它才这样肆虐, 如果修了龙王庙祭祀它,一定会好的。

就这样,他们动员了附近的百姓, 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 很快就在山上修成了一片庙宇, 有正殿,两庑, 并且在龙王庙内为神龙塑了像。

庙宇修成了, 人们选了个最吉利的日子, 到山上拜了神龙, 让它真正承受了香火。哪知道,就在拜了神龙的第二天早晨, 人们还在做神龙保佑的美梦时,这条该死的孽龙又发了大水。

罪恶的洪水翻滚着巨浪,狂叫着向山下冲击, 倾刻间淹没了庄嫁和房屋。苦难的百姓,成了鱼鳖在洪水中沉浮。

当时有一个叫林小姝的女孩也被洪水冲走,沉浮中,她的父亲林龙汉发现了自己的宝贝女儿,他在激流中奋力游到了女儿的身边, 就在他刚伸手去搭救女儿的时候, 忽然发现一只受伤落水的燕子,在他们的面前一沉一浮, 他急忙把燕子救了起来, 等他再要去救女儿时, 可除了涛涛的洪水外, 哪里还有女儿的半点影子。

他艰难地爬到岸上, 手捧伤燕,望着浊浪翻滚的狂涛失声痛苦起来, 这时被林老汉救活的燕子,突然开口说话了: 可怜的爸爸,您别哭了, 今后我就是你的女儿, 您为了我失去了爱女,小姝姐姐, 我也要为乡亲给小姝姐姐报仇, 要到南海仙山拜师学艺, 除掉孽龙以安百姓。

说完它在林老汉和乡亲们头上飞了三圈,就一直向南飞去了,因为此燕生长在龙潭山, 所以乡亲们都亲切地称她为“龙潭燕”。

一晃三年过去了, 在南海观世音菩萨那里学艺的“龙潭燕”,功成归来, 当天她便率领着乡亲们,攻上了龙潭山。

孽龙发怒了, 他做梦也没有想到,给它修庙进香的穷百姓竟赶向它造反,它“轰”的一声冲出龙潭, 用利爪向人们抓来, 百姓们举起刀枪像密林一样, 使它四爪不得施展冲不下来, 它驾着狂风,喷云吐雾,用大缸一般粗的龙身,扫向乡亲们头上。

这时站在最前面的龙潭燕,生怕乡亲们吃亏, 飞快地拔出了青龙剑, 只见一道金光, 那条不可一世的孽龙就从半空中“轰隆”一声摔到了水中。

失去法力的孽龙,哀求乡亲们和龙潭燕饶它性命, 心地善良的乡亲们同意留它一命, 龙潭燕就将她心爱的青龙剑变成了一条粗大的铁链, 将孽龙锁在水罩中,故又有“水牢”之称。

孽龙被降服后, 龙潭山下的百姓,又得以重见天日, 又重新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好日子。

至于那条孽龙,据说至今还被牢牢地锁在龙潭之中。

四、普陀山的景色怎么样?

没有去过。我私下一直希望有机会去参拜呢!

五、龙潭山遗址公园的传说?

据《永吉县志》记载,清代民间风传,龙潭山城遗存沿山岗逶迤起伏,蜿蜒若龙行于林莽之间,有帝王风水之兆,此风传至京师,有人奏子皇帝,并献策说请将山城之龙脉从中截断。既有帝王之兆,岂能容之,清帝乃命吉林将军派人将古城墙从中截断,以除改朝换代之厄。此古城墙中断之处,人们便俗称“断岭”。

其实,在传说里,吉林城在清朝确实成了龙脉之地。相传吉林九龙山(北山)在当时也被称为龙脉之地,有帝王诞生的可能性,遂被康熙帝令人断之龙脉,以保江山。

断岭虽然只是龙潭山遗址公园的一处景观, 但是却验证了龙潭山乃至吉林城具有悠久的历史。不过,不管怎样,这些是坊间传说也好,是确有其事也罢,都为龙潭山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和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

六、龙潭山公园的英文介绍?

HuYingParkisbigandgood-looking,therearemanytrees,flowersandaGreatLakes.Inthemiddleofthepark,thereisasmallriverbefore.MiddleCreekhasapondwithlotusinfullbloom,therearemanyfishenjoyswimmingin.Plantedwithalmondtreesaroundthepark,atreecoveredwithsweetfruit.Infrontofeveryhouseloadedwithbeautifulflowers

七、吉林龙潭山的恐怖传说?

相传在龙潭山有一个吃人的妖怪,每当八月十五和正月初一的晚上,他就会从山里边苏醒过来,跑到附近的村庄去吃村民们的牛羊,如果找不到可以吃的牛羊牲畜,他们就会把村民的孩子抓来吃掉,似乎每年的八月十五和正月初一左右,就会有1到2个孩子从村庄里消失,而这些都成为了大人吓唬小孩,不要让晚上乱跑的一个故事

八、北山和龙潭山的资料?

一、北山

吉林北山是位于吉林市城区内的一厘景色秀美的园林公园。公园里不仅有山有水有林等自然景观,还有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庙群等历史古迹和一些人文景观。北山公园成为人们春逛庙会、夏野游、秋观荷、冬赏雪的旅游胜地。 

北山主峰海拔二百七十公尺,东西两峰之间有拱形石桥相连名鸾佩桥。古建筑有玉皇阁、药王庙、坎离宫和关帝庙,全部坐落于东峰上。 玉皇阁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平面略呈长方形,布局严谨,有明显的中轴对称线。

建筑物依地势构筑,分为前低后高两组,错落有致。前院由山门、钟楼、鼓楼、祖师庙、观音殿、老郎殿及胡仙堂组成。山门内两侧有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塑像。

过了山门是一座木牌坊,上悬“天下第一江山”横额。牌坊东侧第一座是祖师庙,供奉释、道、儒三教始祖,即如来佛、太上老君和孔子;第二座是观音殿。牌坊西 侧第一座是老郎殿,供奉唱戏祖师唐明皇;第二座是胡仙堂。后院由朵云殿及两厢客房组成。朵云殿是正殿,高两层。上层供奉玉皇大帝铜坐像,玉皇是总掌天道之神,道教奉为神界最高主宰。两侧伴侍的神像为千里眼及顺风耳;墙壁上绘二十八宿彩像。下层供奉的是琼宵、碧宵及云宵三宵娘神像。玉皇阁雕梁画楝,美奂美轮;楼宇磨砖对缝,精巧处令人击节。

北山几百年来,已成为人们踏春、消夏、赏荷、观雪的旅游胜地。更是远近香客朝山进香,拜庙祈神的福地。每年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和四月二十八的药王庙会,游人香客云集,马戏、杂技、歌舞、秧歌等各种表演,土特产品、风味小吃,琳琅满目,盛况冠绝东北。自清朝年间便有“千山庙会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誉。

主要景点:

1、关帝庙

北山古建筑群中,关帝庙的修建年代最早,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关帝庙正殿供泰蜀汉大将关羽塑像,两侧是关平、周仓配像。正殿悬挂匾额,是清乾隆帝东巡吉林时御笔亲题。正殿对面为戏台,两侧还有钟楼、鼓楼、翥鹤轩、松风堂、澄江阁、暂留轩等建筑。

2、药王庙

药王庙又名三皇庙,始建于清乾隆三年,其后经过两次重修,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四月二十八是北山庙会的曰子,许多善男信女进庙烧香,顶礼膜拜,祈祷平安。北山庙会最具盛况的是四月二十八药王庙会, 每年庙会游人都多达二、三十万人,故有“千山寺庙甲天下,吉林庙会胜千山”之说。

3、揽辔桥

在两山中间有一座石桥,名叫“揽辔桥”,建于1932年,为单曲花岗岩石砌拱桥,长30米、 宽5米高15.7米,非常险峻。北山最高的两座山峰上各有一座观景亭,西峰上的叫旷观亭,东峰上的叫揽月亭,两亭遥相呼应,登亭远眺,吉林市区尽收眼底。另外山上还有关帝庙、坎离宫等一大批古庙群,颇为壮观。

4、冰雪大世界

位于开发区的冰雪大世界,是一个综合室外冰雪娱乐场所,占地 8万平方米,设有三条滑雪道,并配有三条空中索道。另设有爬犁道,雪地摩托等娱乐项目。北山鸟语林是继大连之后兴建的又一大型鸟类观赏保护中心。占地面积约 2.1万平方米,气势磅礴的巨网矗立在山中,网柱中心高达42米,边柱高18米,覆盖面积 12000平方米;鸟语林汇集了近百个品种、2000多只珍禽鸟类并将逐步增加。当您和您的家人步入园内,广场鸽恭候您的到来,非洲鸵鸟会伴您同行,广场里的黑天鹅、白天鹅向您点头示意,使您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妙感受。

二、龙潭山

龙潭山古名为“尼什哈山”,属长白山脉龙岗山脉南支,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东北隅龙潭区境内,松花江东岸,占地面积234公顷。主峰俗称“南天门”海拔高338.3米。

龙潭山属长白山脉龙岗山脉南支,龙岗山脉位于桦甸市、辉南县、柳河县与靖宇县、江源县之间。北起红石附近松花江左岸,南至辽宁省新宾县和大伙房水库上游,近北东向延伸,长约250千米,宽20—30千米。是辉发河与松花江、浑江分水岭。北接威虎岭,南接辽宁省千山。海拔800—1200米,相对高度500—700米。中段靖宇、辉南间有著名的龙岗火山群,164个火山锥与火山口湖星罗棋布。

南天门在龙潭山的南端山顶,为龙潭山主峰也是最高峰,海拔为338.3米。视野开阔,向西可望吉林市全城。在龙潭山城垣四面突起处各有一平台,其中以南平台为最高,俗称“南天门”。

南天门在龙潭山的南端山顶,为龙潭山主峰也是最高峰,海拔为338.3米。视野开阔,向西可望吉林市全城。在龙潭山城垣四面突起处各有一平台,其中以南平台为最高,俗称“南天门”。

龙潭山地区的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主要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经济植物共有118科507种,其中药用植物91科413种食用植物11科41种观常植物9科30种建筑工业用植物7科23种。

龙潭山地区的山地森林植物群落主要以天然次生林为主,主要经济植物共有118科507种,其中药用植物91科413种食用植物11科41种观常植物9科30种建筑工业用植物7科23种。

文物古迹:

1、龙潭山“龙潭”

龙潭位于龙潭山城西北角最低处,又称“水牢”。传有龙潭燕、潭锁孽龙的传说,但考古证明,此处实际是高句丽在北疆重镇古城保修建的贮水池。潭东西长52.8米,南北宽25.75米最深处9.08米。东西北三壁用花岗岩方石砌筑,由外向内呈阶梯状,南壁为直立岩壁,潭底用不规则石岩呈45°铺平,北壁东段距池沿1米余处有花岗岩板筑砌的泄水洞,直通北墙外,超过池面的水由此泻出,无论旱涝,潭水无涨无落,水深而碧,历经无数寒暑不涸。

2、旱牢

旱牢位于山城南端的较高处,位于水牢与南天门之间,距水牢约250米。是一个呈多边形近似圆形的石砌深池。直径10.6米,深2~3米池壁直立如削,基于磐石之上底部西高东低呈斜梯状,从不积水。传说它是囚禁犯人的地牢,据实际考证,它是公元前37年至公元660年,由当时的高句丽人(现大部已融人汉族)建立的用来存储粮食及军需用品的地方,此处常年不积水。

3、南天门

南天门是龙潭山的制高点,高出附近地面约100米。平台长20~25米,宽6~9米,台上曾出现红色绳纹瓦,推测当年其上有角楼之类的建筑。在平台上建立一座四柱三门牌坊,上书“南天门”三字。1961年4月1日,吉林省政府确定高句丽山城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高峰处的南天门被文化保护部门定为“冯仲云来吉林传达‘一·二六’指示信革命纪念遗址”而载人史册。

4、龙潭山山城

龙潭山山形似一仰盆,周围是山脊,山城城垣雄踞在龙潭山的山脊之上,城垣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东西较窄,南北较宽,东壁长1082米,西壁长528米,南壁长405米,北壁长381米。周长2396米。城墙高矮宽窄不一一般山脊突起处城墙较矮、较窄,凹伏处城墙较高、较宽。

5、龙凤寺

俗称观音殿,又称观音堂。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建,初建时有正殿3间,祭祀房3间,禅房3间,后几经重建、扩建,殿庑不断增加,除原有建筑外,又增建了客厅、更衣厅、钟鼓楼等建筑,始成的规模。

6、乾隆东巡封“神树”

吉林龙潭山,以山中的龙潭而称奇。在清代潭畔有一棵“神树”与它齐名,可谓奇景神物,相映成趣。“神树”是一棵高大精壮的桦树,生长在龙潭东南侧的山坡上,据史书记载,此树“高九丈有余,径二尺许,上下标直,枝叶剪齐”。在龙潭神树的周围有木制的围栏,禁止闲杂人等靠近。还设有香炉一个供春秋祭祀时使用。如今“龙潭神树”早已玉殒香消、痕迹不存,只能在文载口传中怀古思幽,畅想那充满神奇色彩的封禅祭祀。

九、冬天描写山的景色?

冬天的山,被白雪覆盖,宛如银装素裹的仙境。山巅的峰峦,仿佛是冰雕雕塑,凝固了时间的美丽。

寒风呼啸,吹拂着山谷间的松柏,发出低沉的呢喃。

山脚下的溪流,被冰封成一条银色的带子,闪烁着寒冷的光芒。

远处的山峦,笼罩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冬天的山,静谧而壮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宁静。

十、江西龙虎山的景色怎么样?

美美美,本江西人爱死江西的山水了。随便来玩玩不踩雷。等我高考毕业后不去省外,天天去爬山玩,要把江西的山爬个遍!!我真的好爱江西的山啊,美的哑然,美到失语。

我站在庐山脚下,葛仙山上,面看一行白云落青山,那种感觉真的是~飘飘然仙乎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