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都旅游集团的集团简介?
首旅集团拥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北京首旅建国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是中国极具知名度的酒店管理品牌;“首旅股份”作为首旅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设立于1999年2月,2000年4月成功发行7 000万A股,6月1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拥有3家分公司、7家控股公司和多家参股公司;首旅集团控股4家大型全资质旅行社,分别为中国康辉旅行社、北京神舟国际旅行社集团、中国海洋国际旅行社和中国民族旅行社;首旅集团控股的“首汽股份”是中国大型的旅游汽车公司;首旅集团所属的北京展览馆是北京最早的大型多功能展览馆。
二、吴中春悦文旅集团近况?
根据目前的信息,关于吴中春悦文旅集团的最新消息比较有限。没有特别明确的报道或公开信息提及该集团的近况。可能需要进一步查询当地的新闻来源或官方公告来获取关于该集团的更详细和准确的信息。
三、中国旅游集团 中国国旅集团 中国港中旅集团?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油麦菜
近日,全国摘星,举国欢庆(略微夸张)。据统计,全国行程卡摘星半小时内,火车票搜索量上涨了1.5倍。旅游板块复苏在望,引爆了资本市场。
提起旅游,大家都很熟悉。但说到旅行社,中旅、国旅、中青旅、港中旅,总是傻傻分不清。
先花点时间扒一扒历史,可以看出最早国内旅游业是四大集团的天下。
而后,四大集团又变成了两大阵营。港中旅集团+中旅集团+国旅集团合并重组,形成了中国旅游集团。而中青旅集团自成一派,于2017年并入了光大集团(再往上追溯,都背靠国务院)。
在资本市场上,两大旅游阵营各有一个代表,分别是香港中旅(HK 0308)和中青旅(600138)。
疫情之下,这俩公司都损失惨重。但翻开财报会发现,港中旅的翻身仗,明显要比中青旅打得漂亮。
2021年,中青旅营收约为疫情前的60%,归母净利润只有2019年的3.5%。而港中旅营收恢复到了80%,归母净利润已达2019年的45%。
二者来头都不小,业绩走向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异?日后,是港中旅继续乘胜追击,还是中青旅将触底反弹?
一、疫情之下,如何自救?
2019年,中青旅和港中旅营收分别为140.54亿、44.77亿。疫情爆发的第一年,二者营收分别同比下降了49%、56%。
这种时候,中青旅和港中旅开启了两条不同的自救之路。
1、中青旅靠副业勉强糊口
从收入构成来看,中青旅传统第一大主业,是旅游服务收入,也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跟团游、自由行等旅游服务。
毫无疑问,这项业务受疫情冲击最大。曾经该业务占营收33%,如今占比还不到6%。取而代之的营收主力,是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收入。
这名字,听起来就跟旅游没多大关系。据其年报解释,主要是“销售媒体交换服务器、路由器、监控设备等 IT 基础架构产品和提供福利彩票技术服务”。
虽然脱离了旅游主业,但若能拯救惨淡的业绩,也算是好事。只可惜,没这么乐观。
第一,该项业务疫情前就存在,疫情后营收规模也没多大增幅。如今占比大幅增加,只能说明,并不是边缘业务扛起了业绩大旗,而是因其他主业,都在下降。
第二,该业务毛利率只有5.68%,远远拉低了中青旅的综合盈利能力。受此影响,2020年,中青旅净利率已达-3.42%。2021年虽有一定复苏,但也只有0.49%,勉强糊口。
2022年一季度,中青旅再次扭盈为亏,且亏损加剧,已达-12.87%。
2、港中旅景区业务由劣变优
相比之下,港中旅的自救手段,得天独厚。
港中旅的业务结构比较清晰。疫情前,主要是景区经营为主,旅行社服务为辅,另外还有部分酒店业务和客运服务。
同样,港中旅的旅行社服务也大受打击。但与中青旅不同的是,港中旅的景区业务,实现了逆势增长。
因为疫情,催生了一种新的旅游经济,即周边游。
这点相信大家都深有感触。疫情管控之下,出游不能跨省。但出游的需求还在,所以大家开始深度挖掘本省景点。记得之前看网友调侃,不是疫情,都不知道北京原来有这么多山。
而中青旅旗下,主要景区是乌镇和古北水镇。其中尤其是乌镇景区,面向全国游客。其遭受的损失可想而知。
相反港中旅旗下,经营的景区包括深圳两个主题公园、一些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几个休闲度假区。
疫情之下,周边度假需求激增。大家都不能往外跑,反而为港中旅留住了不少游客。
港中旅唯一受到负面影响的,是同样面向全国游客的嵩山景区。实在扛不住亏损,所以港中旅选择把它卖了(出售51%股权)。变相又成了一笔收入。
从数据来看,2021年,港中旅的景区及相关业务收入,已创历史新高。
疫情不仅没有重挫港中旅,反而给了它新生。
二、后疫情时代,如何重生?
只是港中旅这条重生之路,暗藏危机。
1、后疫情时代,此消彼长
从前面这个过程可以看出,港中旅之所以能够借力疫情强势复苏,是因为自己手里的景区,区域性更强,但其实在全国的知名度并不高。
港中旅旗下,两个主题公园+6个自然人文景区(不包括非股权投资)+4个休闲度假区+5个专门提供景区配套服务的公司,正常年份(2019年)合计实现营收19.73亿。
而中青旅,只有乌镇、古北水镇两个景区(另有濮院景区,2022年试营业),合计实现营收17.57亿。
这就说明,横向比较竞争力,港中旅远不如中青旅,以及众多其他全国性景区。
去年,港中旅只是占了游客不跨省的便宜。但如今全国摘星,一旦跨省游放开,那么港中旅与中青旅之间,必然此消彼长。
2、过往投入,覆水难收
届时,港中旅不仅业绩堪忧,而且过往投入,也覆水难收。
2021年,港中旅景区收入能创新高,除了疫情创造的客观条件外,主观也做了不少努力。主题公园“世界之窗”接连推出了6个新项目。几个休闲度假区也打造了不少新活动,甚至成了区域内网红打卡点。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增加投资的基础上的。
疫情前,港中旅固定资产规模大概在80亿左右,且年增长缓慢。但2020-2021年,已增至90多亿,且尚有新项目在建。
如果周边游客再次转向全国,那么这部分投入,何时才能收回?甚至于,还能不能收回?
三、今日美好,能到几时?
某种程度上,疫情对旅游行业也是把双刃剑。国内游和国际游都明显衰颓,但却刺激了周边游需求。
这种局面,对中青旅这类,依赖旅行社收入以及全国性景区的公司来讲,相当不友好。中青旅靠副业自救的手段,看起来也颇有些无奈。
而港中旅,则很好的抓住了本地市场的机遇,破釜沉舟。只是,这并没有改变港中旅市场竞争力偏弱的根本问题。
疫情之前的三年,港中旅各项财务指标已有明显下滑趋势。不知今日靠区域市场维持的“美好”,又能持续到几时?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四、旅悦集团旗下的所有酒店?
旗下有花筑,索性,旅悦(天津)酒店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成立,是携程集团的战略投资公司。由原携程大住宿首席战略官周荣出任集团CEO 是一家集酒店管理、信息技术服务、供应链采购贸易、文化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产业集团。旅悦集团聚焦于旅游产业链实体的建设与运营,致力于将互联网创新技术应用于传统旅游产业链,实现传统行业的数据化、科技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旅悦致力于成为值得信赖的目的旅游服务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旅游度假中的「吃住行,游购娱」360°全方位服务。
五、文旅集团是旅游局吗?
文旅集团是国企,旅游局是国家行政管理单位,所以文旅集团不是旅游局。
六、携程旅悦花筑集团怎么样?
当前注册资本属于一般。旅悦是携程全资的集团公司。
七、天津文旅集团属于旅游局吗?
不是,天津文旅集团是天津市国资委管理的一级国有集团公司,是天津旅游行业龙头企业。
集团拥有酒店、旅游、康养、综合配套、商贸等业务板块。酒店板块包括利顺德大饭店、燕园国际大酒店、津利华大酒店、友谊宾馆、利顺德大厦、瑞金花园公寓。旅游板块包括津旅海河游船公司、天津国旅海外公司、津旅商务信息公司。康养板块包括津旅泊泰公司、康宁津园、泊泰医院和泊泰温泉酒店。综合配套板块包括北方人才港、津旅物业公司、旅游汽车公司、国展股份公司。商贸板块包括津食集团(南市食品街)、新远进出口公司。
八、青旅集团文化旅游商城是app吗?
是的。 青旅集团文化旅游商城是由青旅集团融媒体中心打造的文旅综合类线上电商服务平台,青旅集团前身为中国青年旅行社总社。 青旅集团文化旅游商城是app。
中青旅商旅平台APP特色
1、多种专车服务选择栏目,专车页面中设置了接机、送机、预约专车三种内容栏目;
2、便捷的其他差旅预订图标,无论进入到哪一个预订查询页面都将其他预订项目在下面罗列展示;
3、清晰形象的预订项目图标,每一种项目资源都展示了非常形象的形状图标样式;
4、中青旅商旅app显示多样的个人订单统计数据栏,该栏中显示已订妥、待订妥和审批中多种数据。
九、江西旅游集团如何进入国旅联合?
江西旅游集团世界国旅联合的壳进行上市,江西旅游集团入住国旅联合的一大原因,就是要将旗下的优质资产进行整合这是江西旅游集团拿下国旅联合的首要意图。2018年八月,江西省旅游集团收购国旅联合14.57%的股份,成为国旅联合第一大股东和控股股东。
十、贵州旅投集团和贵州旅游集团是什么关系?
答:贵州旅投集团是贵州省内一家大型的旅游风景区的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贵州旅游集团是贵州旅投集团有限公司的下属子公司。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