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京城救驾故事?

287 2024-04-24 16:41

一、介绍京城救驾故事?

《京城救驾》是一部以清朝乾隆年间为背景的历史剧。故事讲述了乾隆皇帝在南巡途中遭遇暴风雨,被困在山中的危险情境下,而一位普通的京城居民李自成挺身而出,带领众人奋力救驾的故事。

他们克服重重困难,战胜了自然灾害和敌人的阻挠,最终成功将皇帝安全送回京城。这个故事展现了普通人的勇气和忠诚,同时也揭示了乾隆皇帝的仁义之心。《京城救驾》以其紧张刺激的情节和精彩的演技,深受观众喜爱。

二、古京城遗址介绍?

时代 东周

京城古城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京襄城行政村周围,1984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周长约6300米。今地面尚存城墙八段,其中东南城角一段长60来,高约10余米,东北城角长200米,高约6米墙基宽约25米,西城墙尚有一段保留,高约5米,夯层清晰,较薄,一般厚0.05至0.12米,土质非常坚硬。南墙与东墙外有壕沟。是现存的一处较大的春秋时期古城址。

三、北京城介绍?

北京城,是中国历史上最后5代封建王朝辽的陪都及金、元、明、清、民国(北洋政府)的都城,其设计规划体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最高成就,被称为“地球表面上人类最伟大的个体工程"。

四、汉京城小说人物介绍?

《汉京城》是江南的一部历史小说,人物角色众多,下面是几个主要角色的简单介绍:

1. 李必:小说主角,官至左千牛都指挥使,因家族被杀害而拼命寻找真相,并发现了涉及到皇室的巨大阴谋。

2. 石九:绰号“石驴”,李必的好友,性格豪放直爽,与李必一起寻找真相。

3. 唐果:李必的妻子,扮男装成为宦官进入皇宫,为李必收集情报。

4. 安福公主:皇帝的姐姐,性格坚毅婉约,与李必之间时常发生纠纷。

5. 李太后:皇帝的母亲,性格狠毒阴险,操控一切权力,是背后发动阴谋的幕后黑手之一。

6. 沈世宏:武押衙,城内最为聚敛的官员之一,与李必、石九等人经常产生冲突。

7. 楼锦:李必的舅舅,被指控谋害李家,实则是受到太后的挑拨。

8. 杨侍郎:文官中人,慷慨仗义,助李必等人揭露阴谋。

还有很多次要角色和群众角色,塑造了一个错综复杂、波澜壮阔的汉京城。

五、辽上京城遗址介绍?

     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辽政权都城上京城的遗址。辽上京城是中国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地区建立的第一座都城,也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好的古代都城遗址之一。

      唐朝末年至五代十国初期, 辽国兴起于辽河上游西拉木伦河流域,极盛时期, 辽国拥有五座都城、一百五十六座州军城, 管辖二百零九个县。上京临潢府: 巴林左旗( 林东)。东京辽阳府:今辽阳县。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西京大同府:今大同县。南京析津府:今北京。金灭亡后, 四京依然存在。除了中京在明初被废弃之外,其他三京, 辽阳、大同、北京仍繁华依旧。唯独上京临潢府与辽朝一样,被时代抛弃, 沦为一片荒野。

六、京城会潮剧剧情介绍?

京城会是潮剧“彩楼记”里面的剧情,是整个剧情的重头戏,也是结尾戏,大欢喜结局。

刘月娥是相爷的女儿,搭彩楼抛绣球择佳婿,看中了白衣绣士吕蒙正,招为佳婿,不料刘月娥之父见吕蒙正贫穷不同意这门亲事,逼女退婚,刘月娥坚决不从,毅然随吕蒙正而去,苦守寒窑,吕蒙正饱读诗书,上京赴试,得中榜首,非常欢喜,命手下去接回妻子到京城相会,刘月娥父母也到京城要与女儿女婿相会,被女儿女婿奚落一番,二老羞愧不已,后经众人相劝,一家团圆皆大欢喜。

七、东京城附近旅游景点?

东京城(也称作江户城)位于日本东京都中央区,周边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以下是一些东京城附近的旅游景点:

1. 东京塔:位于东京湾畔,是东京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你可以乘坐观光电梯上到塔顶,俯瞰东京市区的美景。

2. 皇居:位于东京城内,是日本天皇的居所。你可以参观皇居外苑,欣赏宽阔的草坪、湖泊和历史建筑。

3. 银座:位于东京城东侧,是一个著名的购物和娱乐区,拥有高端百货商店、时尚服装店和餐厅等。

4. 上野公园:位于东京城北侧,是一个大型公园,内有上野动物园、东京国立博物馆和上野恩赐公园等,是一个休闲和文化的好去处。

5. 淺草寺:位于东京城东侧,是东京最古老、最有名的寺庙之一。你可以品味传统的日本文化,逛逛雷门、参拜寺庙和购买纪念品。

6. 东京迪士尼乐园:位于东京湾畔,是日本最受欢迎的主题公园之一。你可以享受刺激的游乐设施、精彩的演出和迪士尼角色的互动。

这些景点都距离东京城不远,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时间进行选择。东京还有很多其他值得探索的地方,希望你有一个愉快的旅行!

八、花开时节动京城舞蹈介绍?

《花开时节动京城》是根据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启发所编排,展现了牡丹的天姿国色。而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就像是含苞待放的白牡丹。

整个舞蹈的思路是为了体现牡丹的美,由扇子做花瓣,粉色和金色的衣服做呼应,舞蹈的整个画面就如一朵朵盛开的牡丹。孩子们用舞蹈,描绘出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

九、京城十八号剧情介绍?

该片主要讲述了现代女作家许若卿来到京城老宅后引出其前世陆蝶玉与霍家三兄弟之间的恩爱情仇的悬疑离奇故事。

十、北京城历史资料介绍?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为1264年营建的元大都城。大都城设计时曾参照《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1368年(洪武元年)八月,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由于元顺帝不战而逃,城市未受到破坏,完整地保留了下来。但是由于城池过大,不利于防守,于是徐达决定将北城墙向南移2.8公里,放弃城北的城市建设预留用地。同时用城砖将城墙外侧包砌起来,以提高其防守能力。

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四子朱棣为燕王,就藩于北平。1379年燕王府竣工,1380年朱棣之国。

靖难之役

1398年,朱允炆继位,是为明惠帝,改元建文。1399年(建文元年)四月开始削藩,史称“建文削藩”。

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于1402年夺得帝位,是为明成祖,于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简称京,又称京城。

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筹划迁都北京,并在燕王府基址上营建西内。次年西内落成。

1409年在昌平天寿山营建寿陵。

1416年(永乐十四年)起,开始摹仿南京故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建成紫禁城宫殿、太庙、太社稷、万岁山、太液池、十王府、皇太孙府、五府六部衙门、钟鼓楼,同时将南城墙南移0.8公里,以修建皇城。

1421年(永乐十九年)正式迁都北京。此后又在北京南郊修建了天地坛和山川先农坛。

1436年至1445年,明英宗又对北京城进行了第二次增建,主要工程包括:将城墙内侧用砖包砌;开挖太液池南海;建九门城楼、瓮城和箭楼;城池四角建角楼;城门外各立牌坊一座;护城河上的木桥全部改为石桥,桥下设水闸,河岸用砖石建造驳岸。

整修之后的京城周长45里,形成了极其坚固的城防体系。在京城远郊建设了皇陵以及昌平城、拱极城和内长城等防御设施。

北京城建成后,曾多次面临蒙古瓦剌部的入侵。

1476年(成化十二年)提出在京城外加筑外城的建议。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开始修筑前三门外的关厢城(三座独立于城门之外的小城),但由于需要拆毁的店铺民房甚多,民情汹惧,工程不久即停止。

1553年(嘉靖三十二年)又决定利用元大都土城遗址,四面环绕修筑京城外郭城。

最初规划的外城长七十里,东西十七里,南北十八里,设城门十一座、敌台一百七十六座,西直门外和通惠河设置水闸两处,其他低洼地带设置水关八处。

由于工期浩大,在严嵩的建议下改为先修筑南面,将正阳门外的大片繁华市区包入,得到嘉靖帝的许可。后因用兵频繁,再加上1557年紫禁城大火灾后将财力物力集中于宫殿的重建,因此外城一直没有再筑。

1564年增筑外城各城门的瓮城。嘉靖初年还在四郊新建了地坛、日坛、月坛。

由此形成的北京城布局此后一直延续了近400年。

基本沿袭明朝北京城的格局,但裁撤了皇城的设置,将明代皇城内的大量内廷供奉机构改为民居,同时将内城的大量衙署、府第、仓库、草厂也改为民居。

清朝还在北京城内修建了大量黄教寺庙、王府,并在西郊修建了三山五园等皇家园林区。

1911年清朝灭亡后,对北京城池进行改建,为改善交通和修筑环城铁路,先后拆除了正阳门、朝阳门、宣武门、东直门、安定门的瓮城,皇城城墙和东安门。1924年在内城城墙上新开和平门,1937年开辟启明门(建国门)和长安门(复兴门)(这两个其实是豁口)。

1949年之后,对北京城池进行了大规模的拆除工作。朝鲜战争期间,为便于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东四十条、小街、新街口等豁口。

外城城墙、城门和角楼于1951年至1958年拆除。

中华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地安门于1950年代拆除。

内城城门和城墙先后于1965年至1969年拆除。内城护城河的东西南三面也加盖改为暗沟,成为城市下水道系统的一部分。

北京城池遗存的只有正阳门城楼、箭楼,德胜门箭楼,东南角楼,内城护城河北段,以及北京站和西便门两处城墙残余,另外永定门被重建。

北京城池分四重,即外城、内城、皇城、宫城。城各有门,有“内九外七皇城四”之说。

又称“京城”、“大城”。城墙高12至15米,底厚20米﹐顶厚16米,上有女墙。有城门九座,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城有九门:

正阳门(前门)

崇文门(哈德门)

宣武门(顺治门)

阜成门(平则门)

西直门

德胜门

安定门

东直门

朝阳门(齐化门)

外城

1553年(明朝嘉靖三十二年)间增筑。又称“国城”、“外郭”。城墙长28里,高7.5米至8米,底宽约12米,顶宽约9米。有七门:

永定门

左安门

右安门

广渠门(沙窝门)

广安门(彰义门)

东便门

西便门

1926年(民国十五年),北洋政府在宣武门和正阳门之间开了和平门。1937年日本占领北平后, 为了使东郊和西郊成为直线道路,又将东单牌楼东面的城墙和西单牌楼西面的城墙切开,开了城西的复兴门和城东的建国门。

皇城长18里,有四门:

南有天安门

北有地安门

东有东安门

西有西安门

紫禁城即故宫,城墙周长3.4公里,有四门:

南有午门

北有神武门

东有东华门

西有西华门

历史变迁

古代,相传黄帝曾和炎帝在北京附近的涿鹿打败九黎部落,杀死了他们的酋长蚩尤,并建立部邑。到了黄帝的第三代,额项曾到幽陵祭枢,幽陵或幽州即北京地区的总称,到帝尧时代才建立幽都,幽都即古代北京。

北京城

公元前一一二二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帝尧后代于蓟,封周宗室召公于北燕;后来燕候吞并了蓟,就以蓟为中心,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从西周到春秋时代,北京都一直叫蓟城。

从晋朝开始,北京改名叫幽州,保存的最早寺院潭柘寺就始建于晋朝。

元大都城简介:在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将统治中心南移到燕京,并在原金中都城址的东北侧兴建了元大都。元大都城的城市规划恪守传统儒家的的都城设计方案和《周礼·考工记》提出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原则。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都城正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宫城和御苑。西岸建有隆福宫和兴圣宫,以及西苑等。太液池中,另有两组建筑群,一是万岁山上以广寒殿为主体宫殿,二是建在瀛洲上的仪天殿也就是今天团城的位置。皇城内,在大小宫殿之间,还建有各种储物的仓库、服务机构、办事的衙署等。

元大都皇城简介:元大都(1206——1368)皇城的建设参考了金中都的建造特点,元大都的皇城坐落在大都城南方偏西的位置上,以太液池为中心,东岸建有大明殿为主的宫城,宫城后面为御苑。西岸建有以光天殿为主体的隆福宫和以兴圣殿为主体的兴圣宫,以及西苑,在皇城内还建有仿照瑶池仙境的瀛州(今团城),在大小宫殿,还建有负责警卫的宿卫直庐,负责饮食的庖人,酒人之室,负责缝纫女红之室,以及各种储物的仓库,办事的衙门等。

明北京城简介:明北京城,为元大都城向南移动而成,从全城看来呈“凸”字形。是以一条纵贯南北,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置的。外城南边正中的永定门是这条中轴线的起点,之北的钟鼓楼则是着条中轴线的终点。此时的北京城分内城、外城(皇城和紫禁城位于内城之中)。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宁门,东为广渠门。和两座方便进出的小城门:东便门与西便门。

明北京皇城简介:明皇城在宫城的外面,周围18里,有四门;正南为承天门(天安门),东为东安门,西为西安门,北为北安门(清改为地安门)。承天门内东西朝房两旁,布置了“左祖右社”的太庙和社稷坛。这样的布置改变了元朝“左祖右社”远离皇城的布局,使太庙与社程坛紧连着皇宫。承天门前有一条宽阔的御道,两旁有联榴通脊的千步廊,组成“T”字形广场。广场两侧宫墙的外面,左文右武,对称地排列着中央政府的主要官署,从而改变了元大都城内中央衙署分散的布置。这样,宫前的中央官署和“左祖右社”,宫后的御苑,宫左的皇史宬,宫右的太液池等,都围在皇城之内。

清北京城简介:清代沿用了明代的内外城和皇城及紫禁城,位置没有变动,只是外城的广宁门与清道光的名字约宁,“宁”字犯讳,所以把广宁门改为广安门。内城分为九门,正南中央为正阳门,在其左侧为崇文门,右侧为宣武门;城东两门为朝阳门、东直门;城西两门分别是阜成门、西直门;城的北面是德胜门、安定门。外城分为七个城门即:正南的永定门,及其两边的左安门、右安门,西为广安门,东为广渠门,和与内城联接处的东便门和西便门。

清北京皇城简介:清皇城就是原来的明北京皇城,四周共四个门,除了正南面的天安门外,东、西、北三面各开一个门,东门叫东安门,西门叫西安门,北门叫地安门。门基为青白石座,红墙黄琉璃瓦,单檐歇山顶,面阔七间,三明间有三对金钉,东西四暗间为值班房,地安门两侧有雁翅排房。皇城内不准老百姓居住,除了南部较大的社稷坛和太庙外,其它也都是供奉宫廷生活和管理皇家日常事务的各衙门机构,如地安门内有内官监、蜡库、米盐库、织染局等,西安门内有西什库、经版库等。东安门内有明英宗住过的小南城,有御用资料库皇史宬、光禄寺和瓷器库等。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