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的锡林郭勒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芯达旅游网 2021-05-31 05:42 编辑:admin 116阅读

内蒙古的锡林郭勒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今年去了两次锡林郭勒,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但还是没有走遍,所以我也无法给出一个最准备的答案,但我可以推荐我去过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贝子庙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历经七代活佛不断修缮。整个建筑群以朝克沁殿、明干殿、却日殿三大庙宇为中心,包括珠都巴殿、曼巴殿、宗喀巴殿、丁克尔殿、新拉布仁殿等八座大殿、诸多庙宇及六座佛塔形成占地面积为1.2平方公里的宏大建筑组群,鼎盛时期喇嘛僧众多达1200余人。

他说,关于乌珠穆沁部落,民间有着一个广为人知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在新疆阿尔泰山南麓下祖祖辈辈生活着乌珠穆沁部落的族人。忽一日,他们决定骑上马背离开家乡,一路向东,去开辟一种全新的生活,而早已适应了雪山生活的白马,则成了他们统一的远行伴侣。乌珠穆沁人与留守家乡的人分手告别时,头裹白纱,身着白色蒙古袍,骑着白马,并泪眼执手相约,他日再相见,这苍茫天地间的纯白色,便是后代子孙别后重识的标志。白色,在乌珠穆沁人眼中,甚至在整个蒙古族的信仰里,都是和平与圣洁的象征。再没有哪种颜色,能够代替白色曾带给他们的美好与感动。这绵延数里的纯白色马队,承载着乌珠穆沁人无尽的期待与向往,缓慢而执着地向东而来,一直到世界上最美丽的草原——锡林郭勒东端的草甸草原(乌珠穆沁草原)才停下了脚步,于是便将此发展成他们新的家园。

宝德尔石林宝德尔石林,又叫北国石林或草原石林,位于苏尼特左旗东北部150公里、达来苏木与蒙古共和国交界处,占地约三十平方公里,是一亿两千万年前的地壳运动中,由海底抬升形成的产物,整个景区内怪石林立,造型奇特,或人或兽,无不惟妙惟肖。

不过,相比典型的雅丹地貌,其实不同之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们们的环境,新彊、甘肃的雅丹地貌均是在戈壁滩上或沙漠之中,而宝德尔石林则是在绿草如茵的草原之中;再则,新彊、甘肃的大多数雅丹地貌的岩石都比较松软,更像是海底的沉淀的泥沙经地壳运动抬升出地面后,经风雨雕蚀而成,所以看上去相对比较松软,一般是禁止攀登的。而宝德尔石林则是非常坚硬的岩石,即使我们登上这些石塔的顶上,也不会对景观的本身造成破坏。

在锡林郭勒的大草原上则可以看到最纯净的星空,太令人感撼了。

说到锡林郭勒,可能有的朋友并不了解,渝帆在此给大家作个简要的介绍,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位于内蒙古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公里,总面积达二十余万平方公里,比国内很多省份都大;它下辖9旗2市1县,现有人口100余万,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盟内设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陆路口岸,其中,二连浩特市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沿边开放城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连接蒙古国、俄罗斯和中亚、东欧各国的重要大陆桥。

“蒙古汗城”,它位于西乌珠穆沁草原腹地,是一个集吃、住、玩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该景区占地面积很大,据说超过二十平方公里,主要是以蒙古民族文化观光、休闲娱乐和草原观光为主。景区的建筑风格以元朝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部落风格为准,整体上由以金顶大帐为中心的各种蒙古包群体组成。

我们下车后,他们首行给我们唱了一首嘹亮而悠扬的蒙古歌曲,至于唱的什么,渝帆一句也没听明白,同行的蒙古族专家乌兰哈达大叔告诉我们是蒙古人民欢迎贵客的歌曲。

这样的牧户哪里去找呢,其实草原上的老乡们都很好客的,你在哪里玩,看到附近有蒙古包,便可以走过去看看,如果有主人在,如果语言上没有问题(年长的不一定会普通话,年轻的一般都会),那就可以与他们聊聊。

牧民人家都很热情,在牧马人间会去挤一些马奶给我们喝,而挤马奶也是草原上的日常工作,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

苏尼特是锡林郭勒的下属旗,分为左旗和右旗两个旗,平常人们又喜欢称他们为东苏和西苏,苏尼特是中国著名的骆驼之乡,而且是著名的苏尼特双峰驼的原产地,所以到了锡盟,一定要去苏尼特看看当地的骆驼的。

二连浩特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二连浩特,中国著名的边境口岸,也是中国对蒙古国开放的最大公路、铁路口岸城市,与蒙古国的小香港扎门乌德相连,是锡林郭勒盟下辖的县级市,关于二连浩特这个名字,同行的蒙古族专家孙叔是这样解释的,"浩特"的蒙文意思是城市,二连是额仁的讹音,意为斑斓的意思,缘自距市区约九公里的一处盐池——额仁达布散淖尔咸水湖。所在二连浩特在蒙语中意为五彩斑斓梦的城市,也有海市蜃楼的意思。

说到恐龙之乡,二连浩特在这方面的发掘与保护做得很好,他们修建了规模巨大的二连盆地白垩纪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还正在修建全新的恐龙博物馆,据说上世纪90年代,由俄、美、加等国和我国的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在这里进行过6次大型考察,得出的结论是:6500余万年前,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在此发现的恐龙化石不仅种类繁多,其面积之大、化石堆积之集中也是世所罕见!这说明这片土地在人类出现之前,便曾经历过空前的繁荣,是名副其实的“恐龙之乡”。

听一次乌珠穆沁长调

锡林郭勒盟的乌珠穆沁长调是北方草原最古老的民间曲调之一。是心灵与大自然,天籁与声籁的完美融合,是在游牧民族心里回荡的大自然的呼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完美表现,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记得北京波罗旅游负责人吴昊先生在给我们介绍锡林郭勒时,就特别提到了一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长调音乐,至今仍作为锡林郭勒牧民生活的一部分,以最原生态的魔力唱响草原的星空……”在当地民间,更是流传着一种说法,会走路的就会搏克,能说话的就会唱长调,可谓深入人心,基出深厚。

见证一次蒙古包迁徙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逐水草而徙的游牧民族(近年来随着划分草原,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定居放牧),他们每年随着季节的变化必须进行四次大迁徙,小迁徙则有可能达十次以上,目的是使各处的草场得到休养,下一年再继续放牧,据蒙古族民俗专家孙秋春大叔给我们讲,蒙古包的迁徙又叫转场,一般按照“春洼、夏岗、秋平、冬阳”的原则进行迁徙,其目的是为了减少季节的气候变化导致牲畜“夏壮、秋肥、冬疲、春亡”的影响。

所以蒙古族人民会依据草原的地势、气候、草场情况,选择在饲草、水源丰富的地区进行放牧,从而增强抗灾能力,他们的基本标准是,所谓春洼,就是春天要选择地势低的地方,避开风沙,且牧场融雪早,或有地表、地下水源,地势低的地方往往水源足,牧草返青早。

巴拉根河游牧部落

夏天的草原绿草如茵,而秋天的草原却是一片金黄,夏天有夏天的美丽,秋天有秋天的韵味,巴拉根游牧部落是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重要的组成部分,曾经被评中国最美的乡村,是渝帆在内蒙古看到的最原生态的游牧部落,没有多余的人工建筑,蜿蜒曲折的巴拉根河如同一条天空中飘下的玉带一般,镶嵌在金黄的草原上,非常漂亮。

巴拉根河游牧部落位于西乌珠穆沁旗政府所在地(巴拉嘎尔高勒镇)以南50公里处,占地面积为82平方公里。这里不仅有连绵起伏的草原,还有蜿蜒挺立的高山,灌木丛生的草甸草原,树木繁盛的森林草原,荒凉萧瑟的沙漠草原——这延绵过渡的各种类型草原,绝对颠覆了我们对草原的想象。

古日格斯台白桦林

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这个我老是记不住名字的地方,位于西乌珠穆沁旗巴拉嘎尔高勒镇东南部55公里处,从西乌旗开车过去需要两个小时左右,一次往返就得大半天时间,但是在9月份四天的西乌之旅,我们却去了两次,可能很多人不解,那么远的地方,为什么要去两次,因为这里太美了,美得不要不要的,即使是两次,其实我们都还是没有玩尽兴。

古日格斯台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南部与赤峰市的塞罕乌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乌拉坝---石鹏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相邻,总面积为98931公顷,是西乌旗难得的一块山地型草原,这里有河流、有森林、有高山,有西乌旗其它地方所不具有的地貌特征,也算是颠覆了我们对西乌旗的固有印象。

锡林郭勒的美景还有很多,值得去游玩的地方也有很多,更多更详细的需要你自己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