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宝坻区小辛码头。小辛码头位于潮白新河东岸,这里离市区不到1小时距离。
宝坻有几十个村搞乡村旅游,但大多是比较单一的农家乐,少数在历史、民俗等方面有一些特色,总体上处于发展期。当地对乡村游产业比较重视,而小辛码头算是标杆村,已经实现了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乡村旅游的转变,有一些不错的特色民宿、文化体验、主题研学、农业游玩等项目。
在村口,就看见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池塘边捞小鱼。进了村口,穿过一小片主打旅游的DIY水稻田,看到田边小道上也有不少人,车再往右一拐,就正式进了村。而且停车挺方便的。
村里的房子全是青砖四合院,所有房屋都完成了煤改电、通了上下水。很多四合院开了民宿,匾额高挂,张灯结彩,猫狗双全。甚是热闹。现在是十一期间,民宿全都是高朋满座的。
小辛码头有历史文化遗迹。明代思想家、教育家袁黄(号了凡)任宝坻知县期间,救灾减负,兴农劝学,政绩卓然。在地势低洼的黄庄洼一代,通过疏浚河道,整治堤防,还引入南方水稻,改善了宝坻民生。小辛码头村北有一处“袁公井”,就是袁黄当年领人修的石壁井,清朝时乾隆重臣陈阁老又将此井重修。
宝坻区很重视对袁黄相关历史和遗迹的挖掘。小辛码头是“袁公井”所在地,也因此大打文化牌,旅游接待中心前面的广场被命名为“了凡广场”,广场东侧有稻草扎的大象、螃蟹、猩猩等巨型雕塑。
广场对面有个小花园,园内有袁黄石像;石像后面的文化墙上,写着袁黄在宝坻的事迹,和以《了凡四训》为代表的传统善德you文化的讲解。
附近还有辽朝萧太后时期运粮码头遗址纪念碑,提示小辛码头有悠久的历史。
从小辛码头东面的乡路开车几公里下去,眼力所及之处,都是黄灿灿的稻田。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土地流转,黄庄镇的农业飞速发展,黄庄洼产的水稻也已经形成品牌。
箭杆河畔的小靳庄也不错,当年公社通过改造农田,在盐碱地上获得亩产400斤的产量,再加上村里唱样板戏受到江青注意,成为70年代的先进典型。小靳庄毛泽东时期的历史遗迹多,比如箭杆河上的向阳桥(现在作为文物保护起来,又另盖新桥行车)、村广场的毛泽东像,民房的样板戏彩绘等。村史馆的资料也很全面,我觉得比小辛码头的村史展览室更能引起我的兴趣。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