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长城”遗址今何在?

266 2024-03-02 15:46

一、“魏长城”遗址今何在?

答:魏长城筑于公元前353年,南起今华阴市玉泉院的朝元洞,经大荔、澄城、合阳,北抵韩城黄河岸边的城南村,全长150余公里。 战国之际,秦对魏国河西之地凯觎,有吞并之意。为防秦国,魏国君主下令修此长城。此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长城建筑史的重要起源之一。 今陕西的魏长城遗址有两处,分别在华阴市和韩城市。从这两处遗址看,魏长城全部用细土夯筑而成,非常坚实。同时,在遗址中还存有 “保塞”和“烽火台”的遗迹,而此二者均为军事防御设施,一个用来屯兵,一个用来传递信息。目前,以韩城的城南村魏长城遗址保护最为完整。

二、新密战国魏长城遗址在那?

郑州附近春秋战国遗址很多,大概列一些:子产墓,位于今新郑市区南17公里处陉山之巅。

青龙山魏长城遗址,位于郑州市区东南边缘李南岗村东。负黍城遗址,位于郑州市登封西南。郑庄公墓,位于郑州市新密。

黄岗寺遗址,位于郑州市二七区嵩山路街道办事处黄岗寺村北的烈士陵园及其周围。

石佛遗址,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石佛办事处石佛村东。魏岗遗址,位于郑州市上街区峡窝镇魏岗村东。李马庄东南遗址,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南曹乡李马庄村东南。

三、魏长城遗址从哪上山?

魏长城遗址可以从多个地点上山。在华阴市境内,有8处魏长城残迹,分布在约5千米的范围内。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7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这些地点可以提供游客近距离感受长城历史的机会。在新密市,魏长城遗址从河南省郑州市新密米村镇茶庵村起,经五岭寨风门口,沙岗、香炉山,北至郑州市荥阳崔庙镇王宗店村,全长约5.8公里。这是国内仅存的战国长城遗址段落,也是修筑时间最早的古长城之一。游客可以在这里领略到古老的长城风貌。总之,魏长城遗址是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游客前往探索和体验。在旅行中,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路线和地点上山。

四、关中地区的魏长城遗址说明了什么?

关中地区的魏长城遗址说明了当时经常发生各诸侯间的战争。

长城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据险设关,修筑长城。公元前657年,楚国的方城开了我国修筑长城的先河。其后齐、魏、燕、赵、秦的长城相继而筑。《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五、长城是遗址吗?

中国的长城遗址有燕古长城,齐长城,赵长城,明长城,楚长城,汉长城,最著名的是明长城。

六、明长城遗址在哪?

明长城遗址西起甘肃嘉峪关市嘉峪关,经酒泉,高台,临泽,张掖,山丹,永昌,民勤,武威,古浪,景泰等县,从五佛寺过黄河,在靖远县内沿黄河南岸延伸,高低起伏,一直东至山海关。甘肃境内长度约为1000公里,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高10米,上有1米高的女墙,设有垛口。底厚5--6米,顶宽2米,烽火台紧靠长城内侧,高10米以上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墩间距约为5公里,连瞩相望,十分壮观。迂隘口,山口,河口均在长城外筑有了望台。嘉峪关,山丹,永昌,古浪等市县境内保存完整,矗立在戈壁沙漠中,气势雄伟。

中国自秦、汉、隋、明的历代长城在宁夏皆有遗迹,总长度达到1500多千米。故宁夏有“中国长城博物馆”之称。明代称长城为“边城”,在宁夏境内的主要有西长城、 北长城、东长城和固原内边城,长度共约400多千米。其中位于银川市西40余千米的三关口明长城,仍然保存较完整。此关口是宁夏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交界地,银川至巴彦浩特公路穿关而过,在关口处可看到长城遗址。三关即从东向西,设头道卡、二道卡和三道卡,后人称之为三道关。这里山脉蜿蜒曲折,地形雄奇险峻,两山夹峙的山坳中,原建有关隘。

当年修筑长城时,这里多沙砾少土壤,于是军士们遍剖诸崖谷,得壤土数处。又因无水,做水车百辆,到关口20多千米远的平吉堡取水,与壤土、砾石相拌,夯筑而成,坚固异常。头道关向西6千米即二道关,关口南侧有一座20多米高的山头,山头上设有墩台,台11米见方,高约8米。三道关东距二道关4千米,此关两山相夹,山谷狭窄,一水中分,山陡壁峭,仰望山峰巍峨,下视谷底险峻,地形十分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筑关时依山而砌有石质长城和深沟各一道。绵延纵横的长城与墩台、烽火台左右连属,实有西控大漠咽喉要道之险。

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明代为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侵扰,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大规模修筑长城。但明代不称“长城”,而称“边墙”。“河东墙”始建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又称“东大边”、“横城大边”。西起横城以北一公里黄河岸边黄沙嘴,东经水洞沟、红山堡、清水营,过盐池县至陕西定边县盐场堡,全长约400千米,每隔150米一个墩台。长城高三丈,宽两丈,墙顶路面非常宽阔,可供五匹马并行。守望、巡逻的士兵常年在长城顶部道路上往来,军事物资也在顶部运行。成化十五年(公元1479年)由宁夏巡抚张祯叔、王询先后在墙外挖“品”字形深坑44000多眼,以防敌骑靠近边墙。其中红山堡一带,壕沟深宽皆两丈,所以长城也被称为“深沟高垒”。像这样的城堡宁夏一共有150个。在古代30千米一城,15千米一堡,堡辖区内还有烽火台,沿交通要道或长城线路,每隔一定距离修一个烽火台,将边防前线与内地连接起来。红山堡距离水洞沟3千米,占地20余公顷,据史料记载红…堡设操守官一名,操守兵235人镇守此地,同时与其他兵营互相接应呈长龙之势。

七、金昌长城遗址介绍?

永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全省长城分布较多的县份之一。全县境内现存的长城连绵起伏、雄伟壮观,保存较好。全长224.1千米。其中:明长城129.7千米,汉长城94.4千米,包括墙体、壕堑、山险、山险墙、城堡、关隘、要塞、烽火台、敌台等,主要分布在朱王堡镇的喇叭泉、铧尖滩,水源镇的新沟、西沟、方沟农场、华家沟农场,河西堡镇的青山堡、四洼、鸳鸯池、沙窝,城关镇的金川西,红山窑乡的王信堡、水泉子等五个乡镇的北部沙漠戈壁,此外六坝乡、南坝乡、东寨镇、焦家庄乡、新城子镇等五个乡镇的南侧,祁连山北麓的各个山口均设置有烽火台。

汉长城主要是为了抵御北部匈奴的入侵而修建,河西永昌的汉代长城是早期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西汉王朝构建河西乃至整个北方防御工程的历史缩影。永昌境内的汉长城虽经千百年来的风雨剥蚀,仍然巍然屹立在荒漠戈壁和高山之巅,堪称人类文明史上一大见证。

在前往永昌御山圣容寺景区的路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保存较好的汉长城。从其整个建筑形式来看,采取因地制宜的办法,因山河形势,就地取材。在一些地段夯筑了塞墙,在一些地段则开挖了壕沟,一些地段是纯粹的自然屏障,而一些地段则又是简易的烽台与栏栅式的防御工事。汉代边塞预警制度非常严密、健全,一旦发现敌情就依靠烽火报警,每昼夜能行进650至670公里,快于后世各朝。

明长城亦称“边墙”,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主要是为了防御元朝残余势力和鞑靼、瓦剌诸部的侵扰。墙体建筑材料有砖、石、土三种。墙体高低宽窄随地形的险要形势而异,山高地险处的墙体相对低窄,平地要冲之处墙体则高大宽阔。此外,长城沿线还建有各种城、关、隘口、敌台、烽火台、堡子等,它们与城墙一起,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

永昌境内的明代长城保存较好,也颇具代表性。特别是在红山窑毛卜喇村一带的城垣尤为完好,烽燧突起,气势磅礴。中央电视台文化观光专题栏目《远方的家——长城内外》和大型纪录片《河西走廊》摄制组都曾专程来这里拍摄过长城与烽燧。

站在长城顶上远眺,金戈铁马、烽烟滚尘已是久远的过去,脚下的黄土与崇山峻岭则深深勾起人们怀古叹今的情愫。若您是醉心于人文历史的旅游爱好者,这里将会是您今生不能不来的地方。

八、长城魏使用技巧?

1.保持匀速行驶 保持在70到100公里每小时的匀速行驶不管是什么车都是比较省油的(注意限速问题) 3.匀加速 这个匀加速就是指的平稳加速,而不是大力踩油门,或者油门踩到底那种加速,虽然油门踩到底会提升你的起步,不过燃油也有可能没有充分燃烧完就排出去了,这种操作是最费油的。

2.高速行驶开空调 车辆在高速公路行驶的时候打开空调要比开窗省油。根据空气阻力的数学公式(自行查询)就可以算出当其他条件相同时速度越快空气阻力越大,当你开窗的时候就无形的增加了车辆的风阻所以在速度低于100高于80公里每小时的时候开窗比开空调省油,高于100公里每小时那就是开空调省油了。

3.长距离行驶 这个长距离行驶大家应该都知道,没等车辆水温正常呢,你就到目的地了,你说能省油么,所以长距离的行驶比较省油,换句话说车得总开才省油。

4.尽量保持一个车道 频繁的变换车道就会导致车辆的急加速与刹车,所以合理的保持一个车道行驶才是省油的关键。 7.尽量不满载行驶 车辆越重,油耗越高,所以车里除了必备的东西其他没用的东西就放家里吧。

九、长城魏的来源?

WEY,谐音魏,是长城老总使用自己的姓氏命名的,这是把自己都压上了,车标设计灵感来源于,他们股份大楼门口的旗杆

十、长城魏建军祖籍?

长城魏建军的祖籍为河北保定。

魏建军,河北保定人,1999年毕业于河北省委党校企业管理专业,现任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获“河北省优秀民营企业家”、“中国民营企业杰出代表”、70年70企70人“中国杰出贡献企业家”等荣誉称号。2020年5月魏建军及家族以155亿美元财富位列《福布斯全球富豪榜》第128名。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